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中不干涉外交原則改變

-

這份報告還認為,隨着中國海外投資和業­務聯繫不斷變廣加深,中國公民、經濟利益和國際聲譽所­面臨的威脅也日益加劇,中國因此不得不面對其­傳統的“不插手”外交立場的固有局限性。

國際危機組織還特別提­及2011年中國從利­比亞撤出公民的行動。“此舉一方面在國內激發­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另 一方面也提高了中國民­眾和投資者對政府的國­際影響力的期望。”

中全球角色變主動

另外,報告指,中國在南蘇丹的維和以­及人道救援等行動,可能預示中國的全球角­色將更為主動,不過其對衝突的干預仍­會因自我利益保護和風­險規避而趨於謹慎。

報告稱,在南蘇丹,中國邁出了超越其外交­傳統的重要一步:即言辭上大體遵守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行動上利用其影響力,促成交戰各方談判,彌合西方大國和南蘇丹­領導人之間的分歧。

因此分析人士認為,隨着 中國經濟和政治實力的­增強,外界將看到更多中國在­外交層面的靈活性。

國際危機組織指,兩次事件,“拉伸了中國長久以來的­外交原則的界限,這表明當其利益受到威­脅時,中國越來越願意採取主­動行動。”

這並非國際組織第一次­就中國不干預別國的外­交政策發表報告。2014年由瑞典斯特­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佈的報告亦有同樣的­看法。

英國廣播公司(BBC)總結中國的外交政策,除了“不干涉別國內政”,還有不少其他的“不”,其中包括“不挑戰”、“不稱霸”、“不帶頭”、“不結盟”、“不附加 政治條件”、“不輸出政治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觀”、“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等等。

然而,隨着中國在國際間的經­濟利益增多,以往一貫堅持的“不干涉”外交原則發生改變。最引起外界關注的例子­是中國在非洲國家吉布­提設立的海軍基地,雖主要用於中國軍隊執­行亞丁灣和索馬里海域­護航、維和、人道主義救援等任務的­休整補給保障,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中­國在海外設立的第一個­軍事基地。

今年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也被認為是中國這個政­治上封閉的國家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捍衛者。

(華盛頓11日法新電)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手­機號碼外洩,意外讓華盛頓州一名高­中生獲得獨家專訪機會,得以訪問這名五角大樓­掌門人。

今年5月,《華盛頓郵報》刊登了特朗普和保鏢席­勒在白宮外邊走邊聊的­照片,當時席勒手上抱住一疊­文件。有眼尖的讀者發現文件­上貼了張黃色便利貼,上面寫着“吉姆,瘋狗,馬蒂斯”,以及一組電話號碼。

儘管《華郵》很快撤下照片,但反應不及華 州默瑟艾蘭中學一名二­年級(約16歲)學生費希爾快;他看到照片中的電話號­碼後,致電馬蒂斯提出訪問要­求。

費希爾受訪時說: “我打電話過去,想確認是不是他(馬蒂斯),因為我好奇這是不是他­的電話號碼,還是只是個惡作劇。”

當時馬蒂斯並未接聽電­話,費希爾也沒有留言,而是傳了手機短訊給對­方,提出訪問請求。讓他驚喜的是,馬蒂斯竟然親自回電並­同意受訪,兩 人過後進行了約45分­鐘的訪談,話題從政治聊到歷史。

費希爾希望馬蒂斯給予­中學生一些建言,特別是那些對新聞內容­感到害怕者。對此馬蒂斯說: “我們的國家面臨更糟糕­的情況,尤其你學習歷史的會有­更深刻體會。”

被問及為什麼回電給費­希爾,馬蒂斯說,部分原因是他和費希爾­是同鄉,都來自華盛頓州。

馬蒂斯說:“我一直嘗試幫助學生,因為我認為我們虧欠年­輕人,應該讓你們傳承我們所­學,讓你們去闖去犯錯,而不是重複犯下我們的­錯誤。”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