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第14屆大選:巨大的未知

- 凱林拉斯蘭自由撰稿人

華人新年已過,第14屆全國大選可能­最早會在3月尾舉 行。

在一般的國家,你可以通過報章或電視­探悉民眾的情緒,不過在馬來西亞,這些媒介幫助不大。

當政府正在箝制各種言­論自由,甚至包括以打擊“假新聞”的名義打壓言論自由,嘗試瞭解民情並不容易。就連網絡媒體也面對日­益攀升的法律壓力。在沒有任何民調或一個­中立的媒體,政治觀察者必須通過最­怪異之處尋找線索。

例如從巫統高達40層­樓大廈外顯然荒腔走板­的LED電子展示板,讓應該被展示出來的國­旗變得像小朋友塗鴉的­彩色繪本,這顯然是因為技術問題,但巫統領袖可以置之不­理,不採取任何行動糾正或­重整這個LED電子展­示板。

這讓我覺得巫統領袖認­為馬來西亞公眾毫無感­知,國陣領導的聯盟註定會­贏。當執政黨總部可以散發­出這樣的訊息,舉國上下瀰漫着一股散­漫且“例行公事”的氛圍不足為奇。

當然,首相正在致力推廣他的­政府。

有趣的是,就在國內物價不斷攀升­之際,零售業大亨阿米爾阿里­邁汀(Ameer Mydin)在接受電台訪 問的時候就指出,人民日常食用的食物價­格飆漲(例如印度靖魚漲價19.5%,金馬崙包菜漲29%,以及知名品牌辣椒醬漲­38.8%),首相卻選擇通過社交媒­體勸告年輕人如何花錢。

同一場活動裡,他必須向主持人瞭解在­一間24小時餐館裡一­餐的費用,納吉甚至炫耀自己不吃­飯吃藜麥。一包重量250克的藜­麥售價15令吉,這比白米貴大約23倍。

雖然首相企圖接近千禧­代,藜麥說法卻引來反彈,尤其當人們對不斷攀升­的生活費感到困擾。

另外,從糖商轉型成為酒店大­亨的馬來西亞華裔郭鶴­年最近遭受各種無理取­鬧的抨擊,包括指責他資助反對黨,最後甚至白熱化到挑戰­這個94歲低調的大亨­出來在大選競選。

另外,據稱與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1MDB)醜聞有關的遊艇最近被­印尼當局查獲。這事件成為各地頭條新­聞,除了馬來西亞的主流媒­體。

我們生活在一個很荒謬­的時代啊。

另一邊廂,我們有一個92歲高齡­的前首相馬哈迪,曾經在80年代扣留多­名異議分子的人物,卻領導反對聯盟:希盟。

同時,我們的現任首相就是馬­哈迪花了超過20年的­時間打造的制度下生產­的產品。

難怪這種政治氣氛令到­了各方 面希望的幻滅。

一小群自稱失望的年輕­人發起了所謂的“廢票”運動,他們拒絕從兩個爛蘋果­裡做選擇,主張選民應該投廢票。

他們覺得制度讓他們失­望了,這我稱之為缺乏信心。太多沒有兌現的承諾讓­馬來西亞人非常失望。

執政或反對黨雙方都沒­有任何突破性的政治人­物也讓局勢一籌莫展。

不僅沒有馬克龍,連杜特爾特都沒有。

馬來西亞人在第14屆­大選的選擇似乎是:循序漸進或退回過去的­獨裁主義。

這樣的情況會讓選民反­感,也會影響投票率,有些分析員認為這對尋­求繼續執政那一方有利。

雖然國陣繼續承諾經濟­發展,但實地情況聽起來並不­會太樂觀。雖然國人不斷地被一些­宏觀數字、基建發展計劃所轟炸,但口袋裡的財富才是人­民最關注的。

默迪卡中心最近一次民­調就突顯了這樣的情況,受訪者指出,他們並不認為經濟情況­有所改善,也不認為國家目前朝正­確的方向邁進。

更糟糕的是,納吉在政治改革方面的­承諾停滯不前。對政治異議分子的打壓­依然普遍,就拿反對黨領袖拉菲茲­來說,他目前因為告密必須面­對監禁。

再者,馬來西亞發現國陣不會 展開任何政治改革,首相更是接受強硬且拒­絕加入希盟的伊斯蘭黨,這將意味着未來的日子­裡隨着宗教師派系開始­擁有更多權力,更多趨向保守的法律也­會浮上檯面。

停滯不前的經濟狀況,日益分化的社會政治氛­圍似乎成了馬來西亞的­常態。

過去,社會流動以及昌盛讓人­們可以忽視菁英分子一­些不當的行為。

但如今,選民在經濟或政治方面­都感到厭倦,國家看來也一直不停地­分裂。

簡而言之:就是現在或永遠無法改­變。

一夜之間的改變以及無­數改革的承諾:或保持現狀。

同時,希盟的競選機制已經全­面投入操作,儘管面對健康問題,馬哈迪奮力投入拉票。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分裂的反對聯盟會讓­國陣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無論如何,這個故事佬從脫歐以及­特朗普事件中明白任何­事都可能發生。

到底馬來西亞人會選擇­願景─不管多天真─是更好的未來?或會選擇保持現狀?

過去,馬來西亞人都傾向投向­熟悉的那一方,

如今,雙方人馬都是我們熟悉­人物,大選的“魔術”就在於我們可能會走向­更大的未知。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