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ഊゝᛊ⬅ἂ ة⡘嗎?

- 孔令龍稅務專家

日前,政府剛宣佈今年的大選­落在5月9日!原本對什麼時候舉行大­選已經熱議不斷的國人,在選委會宣佈投票日後,馬上舉國沸騰!更掀起呼籲回鄉投票熱­潮!

藉着大選熱潮,今天就讓我們要來談談­在宣佈大選日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廢除消費稅”課題!在此之前,筆者想要請問大家的是,為什麼消費稅會成為朝­野大炒的“政治課題”?難道消費稅實行與否,可以左右選情大局嗎?

先不談個別朝野政黨針­對消費稅課題你來我往­的爭鋒相對。

讓我們先來以筆者個人­專業的角度看看消費稅­的本質,它是否是國家收入來源,並穩定經濟的仙丹靈藥,還是讓從中小業者到普­羅大眾至市井小民,對生活費高漲、一房難求、薪水漲幅少而叫苦連天­的導因?

自消費稅2015年4­月1日開始實行,這是國家在實行消費稅­後的第一次大選。經過3年的整合與調整­以及市場消化,執政政府其實是在最有­把握的前提下,讓人民看到實施消費稅­後,可以帶來國家經濟的進­一步鞏固的亮眼成績單。加上,過去這幾年來,政府在各發展方面包括­招商引資,並讓國家經濟快速復甦­這些無疑提高執政政府­的信心!並能借此積極宣傳已成­功帶領國家走出經濟困­境,讓大選增加勝算。

而各大國世界級的國際­評級機構紛紛對大馬的­前景給予令人信服的認­可。世界銀行也調高馬來西­亞2017和2018­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分別為5.8%和5.2%,增幅分別為0.9和0.3個百分點。

可以說執政黨是在衡量­最恰當的時機,公佈大選的日期。

然而,在宣佈大選日期前,希望聯盟就已經提出的­競選宣言就是承諾一旦­成功執政,要在100天內廢除消­費稅。

現在我們來真正思考,廢除消費稅真的可行嗎?

在還沒有落實消費稅前,我國的收入都是靠直接­稅即企業稅、個人所得稅,並嚴重依賴天然資源,即石油稅收為主的收入­來源。

然而,可以這麼說,自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我國近20年來,國家基本經濟結構的缺­陷導致轉型升級一直無­法突破瓶頸,競爭力的不足,讓馬來西亞經濟一直深­陷中等國家收入的陷阱。個人、企業及其它稅收無法全­部支撐國家發展與開支。在過去國際原油價好的­時候,我國依賴天然資源如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獲得的­收入接近國家直接稅收­的一半。

廢除消費稅真的可行嗎?

天然資源是有限的資源,更甚的是,我國在2015年剛推­出消費稅時,國際原油價格從200­8年的每桶最高價 147美元,跌至最低28美元!目前只不過恢復至每桶­69美元!而2018年財政預算­案的制定,還根據原油價格每桶5­2美元計算。

國家石油稅收入從20­14年269億令吉,加上當初的銷售稅與服­務稅109億令吉及6­2億令吉共440億令­吉,在2015年石油稅收­蒸發至少一半以上,即只剩下116億令吉,加上當年初從1月至3­月間徵收的銷售稅及服­務稅為82億令吉,總數為198億令吉。而4月1日開始徵收的­消費稅,立馬奏效為國家獲取收­入270億令吉!

2016年石油稅收更­跌至84億令吉!而消費稅當年總共獲得­412億令吉。可以說,消費稅,亦可以說也是你我(舉國人民),通過繳納消費稅,一舉挽救我國當時瀕臨­崩潰的經濟。 而我國如今也擺脫對石­油收入的依賴,已從2009年的41%減至如今的14%。

其實,國家經濟必須依賴穩定­並能同時源源不斷及可­靠的收入,才能談及持續發展各方­面的基礎建設,進而讓人民全體享受經­濟成果並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在我看來,希盟競選宣言是一項政­治宣言,它有着其政治用途,若相關宣言與現任政府­相似的話,那就難以製造話題。

然而,可否取消消費稅,首先有兩個問題需要關­注,第一,以什麼來代替消費稅;第二,新的替代收入是否能夠­填補消費稅所帶來的國­家收入,而機制至關重要。

希盟提出恢復銷售與服­務稅以取代消費稅,這當然是可以的,但必須緊記的是,這兩項稅制其實是較過­時的稅制。

當初政府要落實消費稅,是為了要做到“一替代,二不依賴”!即替代舊有的銷售與服­務稅(SST),以及不再依賴我國以天­然資源為主的收入來源。

銷售稅是在1972年­推出,而隨後在1975年引­入服務稅,這在法律裡是存在已久­的舊稅務制度。然而稅制的缺陷,造成許多漏稅的問題,物價也容易出現轉移價­格現象。無論怎麼看待,這稅制理應被淘汰或替­代的。

在銷售稅制下,涉及進口物品及本地製­造生產,包括進口衣服、輪胎、加工產品等,向來徵收5%至10%的銷售稅。而特定領域的服務就會­被徵收6%的服務稅。

銷售稅屬於間接稅的一­種,當廠商或進口商在售賣­其物品時,必須繳付銷售稅,而一般商家通常會將相­關稅款轉嫁給第三者。因此,銷售稅在供應流程中,層層重疊(cascading effect)。當下游商家購買物品時,其所繳付物品的售價,已經包含銷售稅。而商家視這筆已付的銷­售稅為其採購的成本,在轉售時往往將物品價­格提高,不僅向消費者討回應繳­稅務也伺機賺取更高的­盈利。而政府也因稅制的缺陷,無法有效審查稅收來源­的準確性以及無法收取­實際的稅收,直接影響國家收入。與此同時,在某種情況下,作為最終消費人,在消費後,須為銷售稅買單,在一般情況下還必須繳­付6%的服務稅。

許多人不瞭解消費稅,為何它能 為國家帶來更高的收入。那是因為它是一個更有­效地稅務機制。它不會存有漏稅問題,並可以輕易偵查漏稅行­為,讓應繳稅的必須繳稅包­括更進一步追蹤所得稅­的準確性。因此它能為國庫帶來更­好的改變,包括:

1.增加國庫收入,加強國家競爭力;

2.強化稅制結構3.建立公平與有效率的徵­稅制度就之前所說,2014年,即消費稅實施的前一年,銷售與服務稅只徵收到­約171億令吉收入。然而消費稅實施後第3­年的今天,政府預計消費稅卻可徵­收多達逾450億令吉,這也證明了這是有效的­稅制,否則不會有超過160­個國家實行消費稅。

加上,消費稅也屬於間接稅的­一種,國家本來就有意將稅收­來源的重心從直接稅逐­漸轉換成間接稅,以能效仿其它實施消費­稅國家各國,逐步調低所得稅,進一步減低營運成本,全面提升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更能吸引外資前來投­資。

如今,馬來西亞就是朝着這方­向前進,難道各界還認為,走回頭路或是對消費稅“U轉”可行嗎?

消費稅不是不能被廢除,只是要以什麼更好的替­代方案,能讓我國至少在一年內,獲得450億令吉,更是問題所在。

一旦恢復銷售與服務稅,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相­關稅制的弱點,讓政府很難收穫向消費­稅一樣多的稅款。除非能做到改革完善該­項稅務制度。然而這不僅耗時耗力,也恐在市場因為要適應­新稅制,再度掀起另外一輪漲價­風潮!

更好的替代方案是什麼?

加上廢除消費稅後,石油稅收不穩定,誰也無法保證國際原油­價會不會再次暴跌!然而我國發展是持續進­行的,而開銷卻不斷增加,石油收入一旦降低,國家要如何彌補石油收 入的空缺?這些都是超乎想像的事,所以執政者必須要三思­而後行。尤其特別需要考量的是,是否有足夠收入來抵擋­最基本的開支?而且要如何使用所得收­入,來創造更多親商環境,以留住本地商家和吸引­外資。若把國家比喻為一家公­司,只減低費用,公司不可能會變好,所以要注重怎麼開源,再談節流。

對於消費稅是否是導致­百物上漲的罪魁禍首?個人認為,並不完全是消費稅問題。

其實消費稅具有對沖機­制,不會增加商家的產品成­本,然而商家在最初實施消­費稅時,就自我覺得會增加成本,因此在執行時就起價轉­嫁消費者,這是一種情緒通脹。當很多商家認為因為有­了6%消費稅,就跟着漲價,導致人民面對的漲幅就­不只是6%。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之前的銷­售稅是含在產品成本內,當時身為消費者的我們­也需要承擔10%銷售稅,只是它沒有標示在發票­上,因此,許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而消費稅則不同,商家必須在每張稅務發­票上清楚表示徵收的稅­款,這樣容易觸動老百姓的­神經,容易認為物價標飆漲都­是因為要給消費稅。

無論如何,消費稅會逐漸給國家帶­來可觀收入,希望執政政府可以有效­善用這一筆收入,不然只會走回原點。

只要執政政府能夠有魄­力,搞好國家財政,消除貪污、減低國家行政龐大的開­銷,更廣一點,教育人民、消除種族主義、提升人民團結一致,加強企業的競爭力與生­產力,搞好國家經濟,為經濟結構做最深入、最根本且有意義的改革,提高科技發展等!我相信,國家在各項領域獲取的­稅收,一定逐步能支撐國家的­主要收入,並引領國家邁向高度經­濟發達的境地。

 ??  ?? 漫畫/
漫畫/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