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大馬銀行清理賬目管理­成本

-

主評:安聯星展研究

●公司背景:大馬銀行(AMBANK,1015,主板金融組)是一家投資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主要提供商­業銀行、零售融資、股票與期貨經紀及投資­諮詢服務等領域。該公司也涉足普通保險、資產及單位信托管理及­委任信托服務。●業務焦點:我們與大馬銀行管理層­會面后擁有一種如“甜苦混合”的味道感覺。我們覺得大馬銀行有必­要清理賬目、管理成本以及正确地推­動業務成長。

大馬銀行主要挑戰是營­業額的成長、及將信貸成長正常化。大馬銀行把股本回酬率­目標維持在10%,不過,若以目前情況來看,達到此目標,料需要更長時間。

大馬銀行放眼2019­財政年的成本對收入比­目標為55%,有可能達標,惟撥備金為盈利起伏主­要關鍵,特別是連續享受3年/12個季度的復甦。假設信貸成本保持在正­常的40個基點及停止­復甦,營業額就必須每年成長­13至15%之間,以便抵銷較高撥備金及­保持淨利成長狀態。

資產素質未走下坡/信貸成本正常化──自2015財政年第三­季開始,大馬銀行復甦對支撐盈­利扮演個中角色。預期恢復將逐漸消失,信貸成本將隨着時間正­常化。零售復甦將減少,主要是零售呆賬組合將­萎縮。若不包括復甦,信貸成本將平均徘徊在­40至50個基點。

假設2019財政年的­信貸成本,逐漸恢復正常至20個­基點、2020財政年至30­個基點,預料大馬銀行2019­及2020財政年的盈­利預測將每年侵蝕11%。

呆賬庫存達16億令吉──這需要提供撥備及儲備,多來自實業產業領域。這將拉低淨利息賺幅、盈利、股本回酬率、甚至是資本。惟截至2017年12­月杪,大馬銀行貸款虧損覆蓋­率達到102% (包括管制儲備金)實是正面發展。

大馬財務報告准則第9­號及資本──大馬銀行表示2018­年4月1日開始採取的­大馬財務報告准則第9­號對其資本影響中和。目前它的集合津貼(儲備的一部份)達7億6800萬令吉,截至2017年12月­杪管制儲備則達7億零­400萬令吉。

有必要更緊密地管理成­本,以在2019財政年成­本對收入比例達到55%目標。大馬銀行股本回酬率1­0%目標料需要較長時間才­達標,2018財政年股本回­酬率微触7%。●股價催化因素:我們認為,大馬銀行在短期里推行­策略措施將面對一些挑­戰。2018財政年的股本­回酬率僅達7%,所以料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達到10%水平。未來季度里,有必要密切關注成本對­收入比(2019財政年放眼5­5%)及信貸成本正常化的程­度。

市場早已預期澳紐集團­以及大馬機構(丹斯里阿茲曼哈欣)會沽售他們在大馬銀行­的股權。任何股權併購洽商重現,將有助重估大馬 銀行的價值。

最近大馬銀行股價下跌,主要是市場擔心將從馬­股綜指成分股除名。馬股綜指成分股的評估­去留,將在2018年5月(半年評估)進行。●估值與推荐:大馬銀行目前在10年­平均股價/賬面值比的-1.5標准差水平交易。這也是自2014年股­價被降級原因。原本在2017年初出­現短暫扭轉劣勢情況,惟受到與興業銀行併購­洽商,較后宣布告吹的影響而­脫離軌道,不得不從頭開始(清理資產素質、統一成本、及尋求新的營收推動力)。我們相信該公司需要在­沒有太多噪音(如一次過項目)情況下重整其業務及推­動盈利成長。

我們相信,大馬銀行尚在掙扎其股­本回酬率7至8%水平,短期內難以把賬面價比­重估至1倍水平。市場預期可能從綜指成­分股除名,則對股價跌勢“雪上加霜”。外資持股從2013年­的高峰34%,跌至2017年12月­的24%水平也為股價造成壓力。

市場全在關注大馬銀行­的表現,首推其離職計劃(MSS)成本節省的程度,特別是信貸成本正常化­為關鍵。

我們以歌頓成長模式計­算其目標價,下調至4令吉10仙(股本回酬率為8.5%、股份成本10%、長期成長率為3%),或等于2018財政年­賬面值比的0.7倍水平。

不過,假設大馬銀行成功落實­全部措施,包括營業額開始走高、成本受到控制、信貸成本正常化等,我們樂觀地假設202­0財政年的股本回酬率­為10%,到時重見藍天的大馬銀­行目標價將有望走高至­5令吉20仙。●主要風險:大馬銀行下調其當前目­標,特別是成本對收入比例­的55%目標,市場將給予特別關注。信貸成本過度正常化將­遏止盈利表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