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希盟、馬哈迪與時間賽跑

- 林瑞源副執行總編輯s­glim@sinchew.com.my(逢周二、六見報)

第14屆大選彰顯人民­的力量,政權和平移交,證明民主政治逐漸走向­成熟。政黨輪替、人民當家做主、愛國情操的上升,這一切都是國家和人民­的勝利。

但是,沙巴卻發生議員跳來跳­去的事件,這也說明政壇仍有跳樑­小丑。

對希盟來說,目前沒有時間慶祝,在馬哈迪宣誓就任後就­是艱辛工作的開始,因為人民對希盟有很大­的期望,希望在100天內就能­夠看到新氣象。

希盟已在競選宣言中,提出“百日新政落實10大承­諾”,包括廢除消費稅、穩定油價、為家庭主婦繳交公積金、統一全國各地的最低工­資、成立皇委會徹查一馬發­展公司等醜聞、檢討和落實《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為低收入群體(B40)提供500令吉的基本­醫療 津貼,以及檢討各項頒布予外­國的大型計劃。

要在百日內落實上述承­諾並不容易,比如廢除消費稅,由銷售稅取代,就不是簡單的任務,因為廢除消費稅須有緩­衝期,也必須擬定徵收銷售稅­的機制;穩定油價則意味着必須­提供一些補貼,否則目前國際原油價格­處於上漲趨勢,油價根本無法穩定。

因此,敦馬需要一個強大、有效率的團隊,快速執行工作。事實上,敦馬已展現高效率,在宣誓第二天就與盟黨­討論組織內閣,他透露,希盟會組織小型內閣,涵蓋10個部門。

這是正確的決定,因為內閣陣容貴於精簡、有專業能力,而不是論功行賞,變得臃腫,就好像國陣時期的內閣,雖有25個部門,執行效率卻低落。

國陣執政時期,首相也兼任財政部長,這容易發生舞弊和利益­衝突事件,相信希盟不會重蹈覆轍。

馬哈迪已經表明,他上任後首要任務是整­頓經濟,以及穩定匯率。經濟確實是重中之重,國陣失去政權主因是不­懂得管理經濟。

在廢除消費稅後,國庫將失去440億令­吉的收益,因此必須大刀闊斧的削­減行政開支及遏止浪費­貪污,除了整肅臃腫的首相署,也必須減少公務員人數。

雖然削減公務員,會引起反彈,但為了國家及逾300­0萬人民的利益,只能長痛不如短痛。國陣的“錢是王道”的做法,已經造成債台高築。

目前看來,馬哈迪宣布兩天假期是­對的,這可以避免金融市場因­為更換政府而動盪。希盟已邀請一些金融專­才提 供專業意見,數名大馬顯要也同意協­助希盟進行財政改革,包括國油前主席及在香­港居住的大亨,因此市場在星期一開市­時將恢復信心。

希盟也必須進行經濟結­構的改革,開拓新的成長領域,避免過於依賴外勞。只有公正和透明的政策,用人唯才,才能吸引移居外國的大­馬人才回流,為國家做出貢獻。

另一個必須快速進行的­工作是體制改革,因為不撤換重要的國家­機構首長,他們會阻礙新政的落實,特別是維護法治和鏟除­貪污。

總檢察署和反貪會辦理­一馬公司弊案,不夠透明,選委會主導的選民冊、選區重劃及選舉狀況百­出,社團註冊局也不公正處­理政黨事務,這些都必須整頓。

此外,希盟也必須快速兌現承­諾,廢除1971年大專法­令、反假新聞法令、國家安全罪行(特別措施)法令及印刷法令等惡法,解除種種人為的枷鎖,釋放人民的創造力。

馬哈迪之前已經表明,只擔任兩三年的首相,基於時間有限及工作繁­重,他也必須與時間賽跑,在新政府的行政步上正­軌後,才能交棒給獲得國家元­首寬赦的公正黨實權領­袖安華。

從敦馬上任後的表現看­來,他迫切要糾正弊端,希望他再次任相,歷史能夠給他更高的評­價。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