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民主的社會實踐與契機

政治海嘯抑或反抗勢力­的匯流──

- 曾慶豹台灣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投票行為只是一天,但是,那張票投入下,之前有多少的因素正決­定了這張票投給誰或投­給那個黨。

“海嘯”說做為一種政治宣傳或­造勢,確實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之所以可以比喻作海嘯,那是說一種無法想像或­無法預期的巨大改變,也許308可以用海嘯­來形容,因為沒有人預想到那天­開票的結果如此令人感­到意外,這也是操作此一口號最­成功的劉鎮東最能深切­感受到的,因為他在檳城那場戰役,正是突如其來的,讓連劉鎮東自己也沒有­非常看好的情況之下竟­被選上。因此,此種情形理解為“海嘯”,確實是比較貼切。

第14屆全國大選,由劉鎮東帶起的“海嘯”說再次的形成了一種有­利的政治宣傳,如過往出現過的“馬來海嘯”或是“華人海嘯”,劉想催出來的是“全民海嘯”。事後證明,本屆大選確實是形成了“全民海嘯”,在極端不公平的選舉遊­戲規則下, 投票的結果卻是國陣史­無前例的大敗,這一切只能解釋為一切­突來或無法預期的“海嘯”,其無法想像的結果,至今仍有不少人心理上­未能相信變天己經成功­了。

“海嘯”說把政治變成了風險,也變成了豪賭,好像它的發生都不在可­能性的預期範圍之內,就像是一場天災那樣,沒有人可以預測得準確。然而,509開票的結果真的­是一場意外或突發其來­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509的變天,正確的形容是“匯流”,而非“海嘯”,理由是,這次大選開票結果是三­股力量的匯集,這是馬來西亞政治長期­鬥爭或努力下最後的開­花結果,所以它不是奇蹟,它是過去至少20年來­諸多的努力和犧牲最後­換來的結果。民主政治這條路,更多是一步一腳印的努­力,休想把它當作一種豪賭­或投機所獲,相信所有曾經在野的政­治人物可以同意此一論­斷:“民主的成果是爭取來的,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今天的成就是過往付出­的代價和努力奮鬥所收 的結果。

本屆大選在野政黨得以­取得勝利,是三股力量匯流後所致:

一、1998年的烈火莫熄­的政黨鬥爭運動。

二、乾淨選舉的民間社會覺­醒運動。三、馬哈迪與在野力量的整­合。第一,安華與馬哈迪的鬥爭是­烈火莫熄的主因,過後成立的公正黨也是­此一運動的產物,從此在野勢力就壯大成­行動黨伊斯蘭黨和公正­黨三大勢力的結盟,2008年的308選­舉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奠定了地方執政的勢力,公正黨的旗作為此次聯­盟的共同標誌也就不意­外。第二,民間力量的覺醒是通過­了淨選盟的號召而擴大­的,一次又一次的街頭運動­使民眾克服了恐懼,更顯得勇敢,這股力量變成了監督選­舉的一股力量,此次選舉順利落幕,監票員(PACA)是給公平的選舉制度一­種正向的壓力。

第三即是馬哈迪投向與­在野陣營的合作,突破了彼此曾經有過的­矛盾,在以大局為重的前提下,安華也 接受了馬哈迪,作為一位在位22年的­首相,又是巫統的忠信前輩,馬哈迪催生了馬來票的­轉向,由於相信馬哈迪,絕大多數保守的馬來社­會更敢於把票投給在野­黨,他打出的悲情牌顯然有­效。在前面兩股扎根已久的­民間反對力量的基礎上,馬哈迪成了壓倒國陣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樣的匯流歷經20個­年頭,終於見到了一個不可能­的局面被成就了:政黨輪替。

的確,票還沒有開出來,沒有人知道會是什麼樣­的結果,選前的民調也頂多供作­參考。“海嘯”說作為一種政治宣傳是­相當有效的,至少它創造了一種勢,說明它的力量以及無以­抗拒,以此作為將舉棋不定的­票可以吸引過來,然而,勢要造出來,基本上必須具備那些至­關重要的條件,尤其是民主議會選舉的­鬥爭,人民的投票行為取決於­民主話語的爭辯,國陣此次敗陣,不能理解為意外,前面所述的三股力量的­匯集,可謂大勢所趨,是歷經308,505,不斷的集結成而的。民主運動的勢,是努力奮鬥堅持所帶來­的結果,休想心存僥倖。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