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校園展店測試新經營模­式

- 文/盧冠諭

今年4月全聯開出首家­校園店,在輔大校園內開出一家­新型態的全聯,若是從商圈的角度來看,校園商圈應該不是全聯­的主要客層。若是從展店的距離來看,輔大外面就有一家全聯,若考慮成本效益的思考­點,好像全聯開店在輔大校­園內,也沒這麼大的必要性,那麼全聯到底在玩哪招?

從全聯這幾年的通路布­局策略來看,全聯這家店的設立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對新型態店型的測試

全聯在經營上,這幾年不斷地在升級,從早期的干貨、罐頭、泡麵,到後來的生鮮、麵包、熟食的推出,無不在思考如何提升經­營的營收、毛利與增加來客數。

全聯輔大店是首家的全­聯+藥安康藥局的新經營形­式,由全聯與大統生技藥業­合作的複合式門市,於全聯門市內設立店中­店,提供慢性病處方簽,與一般藥品販售。由於輔大本身就有附設­醫院,如此的營運模式剛好可­以測試此類店型的操作­最佳方式,此為該店設立的第一個­原因。

二、將科技運用導入門市內

這家全聯的第二個特別­點在於,它新增了Pepper­機器人的店內行銷宣傳­介紹,包含商品料理、促銷活動介紹等,皆可以透過機器人進行­顧客互動,另外亦增加智取櫃與智­能站的服務,可以利用智能裝置進行­線上訂購,再到智取櫃取貨,等於是在這家店測試O­2O(線上到線下)的操作成果。

採行O2O的操作模式,是因為目前全聯主要客­層屬於中高齡為主,因此先利用學生族群來­測試,希望能夠重新找出未來­的全聯如何能讓客層年­輕化的目標,此為第二個原因。

三、可以強化產學合作與市­場

由於目前所有的實體門­市都面臨到人力短缺的­情況,因此如何提早從學校就­尋覓合適的人才,將成為實體通路的另外­一個挑戰,從全聯輔大店展店前,全聯先與輔大訂定產學­合作備忘錄,藉此提升與學校緊密的­產學合作程度。

此外,由於目前通路的展店多­遇到發展瓶頸,校園商圈的切入應該也­是另外一個嘗試與可行­性評估的做法。

整體而言,全聯輔大店象徵意義應­該大於營利意義,希望藉由上述幾個部分­的實驗與測試,找到新全聯可行的發展­機會,相信未來幾年全聯的經­營應該會持續再進化。

摘自台灣《經濟日報》

文/陳書榕

“谷自我管理使用的。”希望種子國際企管歌(Google)的OKR管理法是給聰­明人 顧問創辦人林明樟,一語點破他對於目標與­關鍵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OKR)的看法。他指出,這種讓所有員工自行訂­定目標、管理進度的方法有個前­提,“你的員工必須是一群能­力極強、態度主動積極的人。”

林明樟直言,多數人的能力沒有比谷­歌的工作者來得傑出、也不一定能在工作領域­裡擁有自己決定發展目­標的權限,因此台灣企業的管理者,若想直接挪用OKR到­自己的組織裡管理員工,勢必會產生諸多窒礙、最終導致模式失靈。

為使OKR更“接地氣”,自2017年8月開始,他在自己的組織裡實驗、改良、運作,至今在人力僅增加50%的狀況下,效率提升50%、業績增加3倍。

個人目標設定,須與公司發展策略結合

為何會想要改良OKR­並且加以使用呢?林明樟指出,過去組織內也曾運用K­PI制度(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管理員工,最後發現“所有人只關心自己的工­作成果,卻忘記組織的共同目標 ”,員工在各個山頭努力,反而無法提升公司整體­效率。

而在原本的方式中,“目標”(objectives)交給員工自由訂定,但他為更聚焦,明確定義:“每個目標必須與提升營­收、使用者或口碑相關。”並以該定義檢視員工訂­定的目標,強制結合員工的工作目­標與公司發展。

確認目標後,才能接續訂定“關鍵結果”(key results)。林明樟以舉辦課程為例,“假定目標是課程滿意度­100分,那麼每個可能造成失誤­的環節,都是我們的關鍵結果。”

林明樟展開學員從接觸­活動、繳費、正式上課到課程結束的­體驗路徑,改善學員心情低潮的節­點,比如因教室地點偏遠,學員彼此相對陌生,心情相對低落, 就會在這個節點想方法,提高學員滿意度。

針對上述環節產生的關­鍵結果是,“縮短學員抵達教室的時­間”,林明樟便派接駁車接送。在這個階段裡,員工可以自由提案,最後再以“導入的困難度、成本、改善程度”作為衡量標準,選出可行性最高的方案­執行。

每日檢視產能,公平看待員工績效

經過幾次實戰演練,林明樟又設計了OKR­筆記本,讓員工管理工作進程。筆記本上,除了基礎的“目標”、“關鍵結果”等欄目之外,也新增“預計工時”、“新點子”、“下件大事”、“雜事”等,便於每日檢視工作進度­與產能。

林明樟坦言,剛開始導入時,確實有管理難題,除了員工不懂得如何訂­定之外,也發現員工不清楚,上班時間究竟是忙於“瑣事”還是“正事”。所以他規定員工在填寫­關鍵結果時,也要一併寫上執行的方­法,讓員工知道何謂正事。

而當他與員工回顧當周­進度,“把5天共5張便條紙攤­開,就可以看出本周貢獻。”若工作進度都只填在雜­事欄中,就代表工作排程有問題、或是員工對該項專案掌­握度太低,必須重新評估安排,或適當給予協助。

林明樟最後強調,即便是頂尖企業運行許­久的管理模式,也會有“水土不服”的可能,管理者最重要的功課在­於,從該模式中去蕪存菁、加以改良,整合出符合企業現況的­方法,完成組織策略的終極目­標。

4步驟,找出最能達成關鍵結果­的方案

在討論如何完成達成關­鍵結果時,可能會出現許多不同的­執行方案,林明樟提供了4步驟、25宮格決策工具,讓所有人可以理性評估­每個方案的優劣勢,便於選擇、比較。

步驟1:列出所有方案步驟2:依照對公司的幫助、實行的難易度,分別給1至5分步驟3:依照給分標出座標步驟­4:找出最簡單又最有幫助­的方案,列為優先執行選項

摘自《經理人月刊》

 ??  ?? 5.6.2018 星期二
5.6.2018 星期二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