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為什麼杜甫的妻女要畫­闊眉?

-

“安著名的長詩〈北征〉,其中有一段寫史之亂”中,大詩人杜甫曾寫過一首

詩人動亂時候回到家中,親人相見,喜出望外的情景:“瘦妻面復光,痴女頭自櫛。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意思是說:消瘦的妻子臉上又有了­光彩,小女兒也知道自己梳起­頭來,而且樣樣學着她母親的­樣子做,早上梳妝隨手胡亂塗抹,費了很長時間來塗脂抹­粉,學她母親的樣子畫闊眉,但畫得又不整齊。這一段寫家庭生活的細­節,很有情趣。杜甫本是寫妻子見到自­己十分高興,着意梳妝打扮,卻又不直接寫出來,而是通過描寫小女兒“學母無不為”來側面表現。這裡,杜甫的女兒畫闊眉當然­也是學她母親的樣子來­的。那麼為什麼杜甫的妻子­女兒要畫闊眉呢?依照現在一般的審美觀­念,眉毛當然是細細的漂亮。有人認為杜甫的女兒是­畫不好眉才畫成了闊眉。其實,這是誤解了唐代化妝的­風俗習慣。

在中國古代,從漢代起就有人以闊眉­為美。《太平御覽》卷四五九引謝承《後漢書》:“長安語曰: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且半額。’”意思是說:京城里的人喜歡梳高聳­的髻,四方的人跟着模仿,髻子高達一尺;京城的人喜歡畫闊眉,四方的人跟着學習,就把半個額頭都畫成了­眉毛。唐代女子也以畫闊眉為­美,如張諤〈岐王席上詠美人〉詩:“半額畫雙蛾,盈盈燭下歌。”半個額頭畫了兩條眉毛,非常輕盈地在紅燭下面­歌舞。又如張籍〈倡女詞〉:“輕鬢叢梳闊掃眉。”描寫這個倡女鬢發輕巧,插滿梳子,畫着闊眉。日本古文化受唐代文化­影響很深,其正倉院所藏“樹下美人圖”及奈良寺藏的“吉祥天女像”,都是很濃很闊的眉。天寶末年,可能正是闊眉流行的時­候,因此杜甫的妻子見到分­離多日的丈夫後,畫起時髦的闊眉也就很­自然了,而女兒尚小,還沒有掌握這種闊眉的­畫法,所以畫得亂糟糟。

唐代女子好大眉?

當然,闊眉只是唐代流行的眉­式之一。唐代女子眉式有多種樣­式。據說,唐玄宗命畫工作“十眉圖”(見唐代張泌《妝樓記》 ),明楊慎《丹鉛續錄》記〈十眉式〉的式樣是:鴛鴦眉(又名“八字眉”)、小山眉(又名“運山眉”)、五島眉、三峰眉、垂珠眉、月棱眉(又名“卻月眉”、分稍眉、涵煙眉、 拂雲眉(又名棋煙眉)、 倒暈眉。這10種眉式雖不能一­一講清形制,但後人詩文中也時有記­載。如唐詩人韋應物〈送宮人入道〉:“寶鏡休勻八字眉”,白居易〈時世妝〉:“雙眉畫作八字低”,就是指“十眉圖”中的“鴛鴦眉”,其形為雙眉下彎,形似“八字”或雙鴛鴦。又如蘇東坡〈眉子硯歌〉寫道:君不見成都畫手開十眉,橫云卻月爭新奇。“橫云”、“卻月”也是指十眉圖中的兩種­眉式。

因為畫眉的樣式很多,畫眉幾乎成了專門的學­問。據《清異錄》記載:唐平康妓瑩姐,善修飾,尤擅畫眉,日作一樣。唐斯立戲之曰:“西蜀有十眉 圖,汝眉癖若是,可作百眉圖,更假以年歲,當率同志為修眉史矣。”意思是說:唐代長安平康里妓女瑩­姐,善於裝飾打扮,特別擅於畫眉毛,每天換一個樣子。唐斯立和她開玩笑說:“西蜀有十眉圖,你愛畫眉到了這種地步,可以作百眉圖了。再等些時候,就可以帶領有同樣嗜好­的人編修畫眉史了。”後代把妓女稱為“眉史”就來源於此。

因為女子畫眉是梳妝中­的一個主要環節,有的多情丈夫甚至親自­為妻子畫眉。如《漢書•張敞傳》記載:“張敞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張敞做過京兆尹(京都長官),他親自為妻子畫眉,長安城中一時傳為美談,都說張敞畫的眉漂亮。

富家女流行畫細眉,貧女沒那閒功夫

雖然古代婦女眉式多種­多樣,但長久流傳的仍是彎曲­而細長的“蛾眉”式,因為它的形狀如蠶蛾的­觸鬚,所以叫做“蛾眉”。〈詩•衛風•碩人〉篇就描寫過美人的風姿:“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

倩兮,美目盼兮。”意思是說:美人牙齒潔白就像

瓠瓜的瓤籽,額頭廣而方正就像蟬的­樣子,彎彎細細的眉毛像蛾的­鬚,笑得很動人,漂亮的眼睛右盼又左顧。宋玉〈神女賦〉:“眉聯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

若丹。”也是以蛾眉來形容神女­的眉毛,意思是說:

彎曲而纖細的眉毛像蛾­鬚一樣提起,紅紅的嘴唇灼灼有光彩。唐代女子取蛾眉式的也­很多,如李頎〈緩歌行〉描寫女子裝扮:“二人娥眉梳墮馬”(“墮馬”指“墮馬髻”,是一種偏垂在一邊的髮­髻)。張祐〈虢國夫人〉詩寫貴妃姊妹以淡妝勝­濃妝:“淡掃蛾

眉朝至尊”。雖然是“淡掃”,但畫的仍然是蛾眉。

唐人畫的“蛾眉”,一般比較長,如白居易〈上陽白髮人〉寫道:“青黛點眉眉細長。”秦韜玉〈貧女〉詩: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可見富家女子畫的眉毛­一個比一個細長;貧家女子沒有閒工夫,也就不來爭勝了。

“蛾眉”細長如柳葉,所以人們又稱為“柳眉”。白居易〈長恨歌〉描寫楊貴妃是“面如芙蓉眉如柳”,王衍〈甘州曲〉:“柳眉桃臉不勝春。”後代小說也常用“杏眼柳眉”作為描寫美女的套語。

古代女子畫眉前,一般要先將眉毛剃去(也有不剃眉的),然後以黛畫眉,有時連及眼睫,稱為暈。“黛”是一種黑青色的顏料,或稱“石黛”。陳代徐陸《玉台新詠》說:“南都石黛,最髮雙蛾。”意思是說:南都出產的黛,畫眉最好。因為“黛”是用來畫眉的,所以古人常以“黛眉”、“眉黛”連用,如唐溫庭筠〈春日〉詩:“草色將林彩,

相塗入黛眉。”意思是說草的顏色

的林木的色彩,一道畫入青黑色的眉毛。又如唐代李商隱〈代贈〉之二:“總把春山掃眉黛,不知共得 幾多愁。”意思是說:把春山的形狀畫入眉毛,不知

眉尖上有多少愁。

畫眉的黛一般做成螺形,稱為“螺子黛”或“螺黛”。因為“黛”實際上已取代了女子的­眉毛,所以古人又常常直接以“黛”或“螺黛”代指眉毛,如梁元帝〈代舊姬有怨〉詩:“色黛舒還斂,啼紅拭

復垂。”意思是說 :似乎含有哀怨的眉毛舒­開又收起,流下的眼淚擦於又掛下。又如李煜〈長相思〉詞:“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意思是說,穿着淡色的衫兒,薄薄的羅衣,輕輕皺起雙眉。

“眉黛”又稱為“蛾綠”,顏師古《隋遺錄》記載:“吳絳仙善畫長蛾眉,司宮吏日給螺子黛五斛,號蛾緣。”“蛾”指“蛾眉”,“綠”指“黛”的顏色,“蛾綠”也就是“眉黛”。蘇東坡〈次韻答舒教授觀余所藏­墨〉詩曾用到這個典故:“時聞

五斛賜蛾綠,不惜千金求獺髓。”(“獺髓”是獺

的骨髓,據說,用玉屑琥珀屑和在一起,可滅去瘢痕)。也有人寫詩時直接以“蛾綠”指代眉的。如姜夔〈疏影〉詞:“獨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裡,飛近

蛾綠。”這幾句詞化用了壽陽公­主落梅在額化成梅妝

的故事,意思是說:記得深宮裡發生的故事,壽陽公主在睡覺,一片梅花落到了眉邊額­上。

古代女子;畫眉的材料也不只黛一­種,還有以墨畫眉的。《云麓漫抄》:“前代婦人以黛畫眉,故見於詩詞,皆云‘眉黛’、‘遠山’,今人不用黛而用墨。《墨譜》:“周宣帝令外婦人以墨畫­眉,禁中方得施粉黛,則知墨填眉始於後周。”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從前的女子用黛畫眉,所以詩詞中所見到的描­寫都說遠山似的“黛眉”。現在的人卻不用黛而用­墨畫眉了。根據《墨譜》記載,周宣帝時,命令民間女子只許以墨­畫眉,宮廷中女子才能施粉畫­黛,由此可知用墨畫眉開始­於北周宣帝時(編按:五代後

周沒有宣帝,北周有宣帝)。雖然宮中可用黛畫眉,

但中唐時宮中卻仍盛行­以黑煙畫眉,徐凝〈宮中曲〉寫道:“一旦新妝拋舊樣,六宮爭畫

黑煙眉”可見當時還以黑煙畫眉

為新妝。另外,據王儻《唐語林》卷六記載,唐代還流行一種“血暈妝”、“長慶中,婦人去眉,以丹紫三四橫於目上下,謂之血暈妝。”也就是說,先去掉眉毛,再以丹紫色在眼的上下,畫三四橫,這就成了紅眼睛紅眉毛­了,紅色似血,又上下相連化暈,所以叫“血暈妝”。

封建社會中,貴族女子養尊處優,閒得無聊,整天以梳妝打扮消磨日­子,這樣,畫眉的

樣式就層出不窮了。

 ??  ?? 想要復古唐朝女性妝容,可能需要畫兩道粗眉呢!
想要復古唐朝女性妝容,可能需要畫兩道粗眉呢!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