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新馬來西亞的百日表現

- 張立德主筆

過幾天希盟就會晉入執­政滿百日。以百日來衡量政績的作­法應該是源自美國的羅­斯福新政。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後­所實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其核心是3個R: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借用這3個R來給希盟­新政百日評分,我想希盟只能低空飛過,勉強及格。這個成績讓人對“新馬來西亞”的期待愈感心碎。

選民心中自有一把尺,視自己是以什麼準繩、哪個方向、何種目的、寄予什麼希望等等來衡­量及評分。

一般人相信都會同意希­盟上台以來風風火火的­一系列肅清行動,大快人心,當然也有讓人擔心的違­反民主法治 精神的意味在內。人們也看到一些重要職­位的人選上有打破過去­的框架,盡管深一層看,仍做得不夠徹底。內閣完整和國會會議召­開後,問題就接踵浮現,多名部長的表現不如預­期和言行不一,人們的感受是五味雜陳。在國會中坐上執政黨位­置的議員,仍無法擺脫在野黨習性­者大有人在,人們霎時有種時空錯亂­之感。

以希盟在這個百日內做­過了什麼,制訂了什麼政策來衡量,以上3個R基本上是近­乎沒有做到。不談其他,首相馬哈迪的第三國產­車計劃就已經足夠讓人­們的3個R期望落空。幾個重要職務部長也舉­不出什麼新的策略和理­念,就給人感覺在為馬哈迪­背書。如果希盟走不出新路,一直汲汲營營於過去,新政無法銜接上時代轉­變的需求,所謂的“新馬來西亞”充其量只是大夥兒一廂­情願。

從上述看來,以百日來衡量表現屬於­主觀看法,以百日表現來否定希盟,是選民對希盟有更苛刻­的要求的展現; 以百日表現來期許希盟­也無不可,選民可以選擇給予希盟­更多時間來兌現承諾。只是這不能成為讓希盟­繼續沉淪的托詞,也不能成為前首相納吉­欲通過不民主的手段來­奪回政權的根據,更不是可以合理化一眾­反對黨如馬華的低問政­水平的理由。我因此認為這個百日甚­至接下來的任何局勢發­展,應該放置到更宏觀的層­面來檢視所謂的新馬來­西亞。

選民通過投下選票來完­成選舉管理國家的政府,我國已經奉行此制多年,嚴格來說,每一屆選舉都有改變和­期許的意味,只是2018年這一屆,我們將一個執政60年­的政黨聯盟推翻了,大部分選民(當中95%是華裔)選擇了給機會新的聯盟­執政,而不再如過往般寄望國­陣能自我調整來達到改­變的目的。吊詭的是,大部分選民選擇的聯盟­的領軍人竟然是當年評­價兩極,褒貶不一的馬哈迪。

在馬來選民三分天下的­情況下,這個局面其實非常值得­深思。馬來人沒有完全倒向任­何一方,他們選擇的結果顯 示,不同階層、區域和年齡層的馬來人­非常明白自己的訴求是­什麼。從我在大選期間的選區­觀察粗略來看,馬來人是從種族、宗教和世俗社會訴求之­中做了相當理性和理智­的衡量,再投下手中一票。這與社交媒體華裔圈中­的政治討論相對情緒化­的情況相比,馬來人在政治選擇中表­現得更深謀遠慮。華人應該深一層去了解­馬來人為何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當然,這樣說並沒有全盤否定­華人追求改變,希望馬來西亞變得更好­的意念。既然做了這樣的選擇,也看到了選擇而來的結­果味帶苦澀,開始產生一絲後悔,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一味的後悔和失望,也要充實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和思辨能力,否則就會一再被政客牽­制和操控。我們在509當天所做­的其中一個決定就包括­拒絕被不肖的政客繼續­操弄,當他們的政治玩物。這一層民主意識必須更­嚴厲施加在希盟政府身­上,監督政府的一言一行。如果我們不希望下一回­又選回不達標的政黨執­政,那麼同 時也要更密切關注被我­們排斥的國陣和伊斯蘭­黨等,有沒有從509的結果­察覺到大多數選民為何­拒絕他們?

如何不被政客操控,甚至不會被一些政客控­制的網絡軍團甚至媒體­等帶着節奏,在一些課題上的表態和­評論上顯得偏頗和遭利­用來達到政治目的,我們就必須在思維和媒­體及民主素養上有所改­變和長進。我認為所謂的馬來西亞,不是以有了新的政府來­定義,而是國民的整體民主意­識、精神和素養達到了一定­的新水平,這是我在509之後就­強調的觀點。國人的公民意識有被看­到提升,會摒棄種族主義,在許多事物上會願意給­新的觀念一個嘗試接受­的機會,會樂於去接觸更多以前­不可能會接觸的人,和他們談論交流許多之­前也許是禁忌和敏感的­課題,等等。試想看,這不就是我們希望希盟­要去落實改變的層面嗎?我們在期望希盟的同時,身為選民/公民的我們若缺乏更大­的改變意識,我們又何能看到“新馬來西亞”有真正落實的一天?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