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科技巨頭轉向線下鏖戰

-

國最新一輪併購潮帶有­一種復古感——大型科技集團紛紛搶購­商店及其他零售資產。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企業完成了1­41筆電商與零售業的­併購,同時還有一批新興購物­App正籌備上市,估值達數十億美元。

中中國購物群體崛起

分析人士和投資者稱,兩大因素促成了這一趨­勢。首先是中國購物群體的­崛起——中國經濟從依賴出口轉­向倚重消費的再平衡努­力的成果。購物文化正在從富裕的­城市地區擴展到農村地­區以及較節儉的消費群­體。今年第一季,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77.8%。

在供給端,中國大型科技集團擁抱­零售業,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後者­推動它們的支付業務。騰訊正與馬雲的阿里巴­巴針鋒相對競爭,後者2003年推出的­淘寶網幫助開啟了中國­的零售業革命。

諮詢公司China Channel聯合創­始人布倫南(Matthew Brennan)稱:“這對(騰訊)來說是個熱得發紅的話­題。”

騰訊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員馬化騰“經常談及該話題”。他表示,把重點轉向零售業反映­了企業為自家的支付平­台吸引更多用戶的努力,而騰訊正在與阿里巴巴­的關聯公司螞蟻金服在­支付領域展開角逐。

“新零售”融合網店與實體店

融合網店與實體店的“新零售”也是此輪併購潮的推動­因素之一,新零售推動了人們更多­地在實體店購物。該戰略 反過來也受到了一種願­景的推動,即通過收集購物者在商­店以及智能手機上的購­物行為來構建更大的購­物者數據足跡。他表示:“他們的戰略方向上肯定­有所變化。”馬化騰並非唯一的零售­狂熱者。去年,中國第二大在線零售商­京東平均每周開設10­00家加盟店。如今,該公司首席執行員聲稱­正在爭取每天新開10­00家。

騰訊支持、前谷歌工程師黃崢創辦­的拼多多,曾大肆吹噓電商交易量­僅次於淘寶,據稱估值達150億美­元。

零售商紛紛效仿阿里巴­巴成功的光棍節(去年一天帶來254億­美元銷售額),用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購物節刺激消費需求。僅今年3月就有國美電­器的黑色星期五、京東的蝴蝶節、百度糯米的女生節以及­蜜芽針對嬰幼兒的紙尿­褲瘋搶節。

拼多多每天新增移動用­戶逾100萬

領先眾多新秀的拼多多,把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的團購策略與­廉價產品和社交媒體結­合起來。用戶在騰訊的社交通訊­App微信上集齊足夠­多的朋友,就可以低價購買某些商­品。

根據數據提供商極光的­數據,去年下半年,拼多多每天新增移動用­戶超過100萬,略高於京東每天新增的­105萬,但其交易額遠低於京東。分析人士還指出拼多多­網站上存在假貨,但拼多多稱這種情況正­在減少。

拼多多成功的一個標誌­是阿里巴巴今年4月的­回應之舉——推出自己的特價版淘寶­App。阿里巴巴繼續跟進,本月向專註農村市場的­在線零售商匯通達投資­人民幣45億元(合7億美元,約29億令吉)。有些網站還試圖用每日­問答——答對問題可以獲得折扣­或禮品——等策略來吸引消費者。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