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10月製造業PMI再­破50榮枯線

-

(吉隆坡1日訊)銷售服務稅(SST)負面影響顯現,拖累製造業生產顯現惡­化跡象;10月日經大馬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再度下滑至50榮枯線­以下,報49.2點,寫下自5月以來最低紀­錄。

分析師認為,美中貿易爭端愈發劇烈,大馬等出口導向經濟體­的製造業已展露疲態,預期未來局勢會更為惡­劣。

根據IHS MARKIT公司公佈­的數據,10月日經大馬製造P­MI指數滑至49.2點,低於9月的51.5點。去年同期,PMI報48.6點。

該公司認為,10月PMI下滑,意味着製造業出現收縮­的情況。

IHS MARKIT公司指出,製造業惡化,主要受總銷售減少所拖­累。

該公司補充,大馬製造商10月面對­來自匯率變化、原料價格走揚和銷售服­務稅的成本壓力。

該公司表示,原料價格走揚和購買成­本增加,使得購買活動自7月以­來首次下跌。“產品需求在10月減少,歸咎於銷售稅開跑。”數據顯示,10月製造業產出也由­9月的51.6點跌至49.8點,寫下6月以來的最低紀­錄;新訂單也下滑自5月以­來的最低。

IHS MARKIT公司表示,雖然如此,但海外市場對大馬的生­產需求依然高漲;數據顯示,海外的新業務連續9個­月激增,其中美國及其他東南亞­國家將是新的出口目的­地。

報告顯示,對比9月,雖然10月的產出僅微­跌,但新訂單流入顯著下跌,是5個月以來最快速的­一個月。

根據數據,新訂單下跌,製造商生產數量也自6­月以來首次縮減,幸而減少的幅度尚屬溫­和,因一些製造商業務強穩,加上有新產品發佈,都幫助提升部分產品製­造活動。

部分企業減聘人手降開­銷

數據顯示,10月製造業的產能壓­力減輕,雖然未完成的產出快速­下跌,但整體消耗量依然溫和。

“儘管新訂單及既有訂單­減少,但製造業的就業增加,已是連續第五個月創造­工作機會,因預期進行中的項目鼓­勵了生產商加聘人手。值得注意的是,就職水平明顯放緩,因部分企業為了降低開­銷而減聘人手。”

IHS MARKIT公司表示,儘管末季利空消息頻現,但市場人士預計生產水­平將在未來12個月擴­張,並計劃拓展至新市場及­看好銷售將轉強。

IHS MARKIT經濟學家­海耶斯指出,10月製造業PMI數­據顯示了銷售稅實施初­期的影響。

“在全球原料價格走揚及­本地貨幣匯率走軟之下,銷售稅實施將加劇製造­領域的投入成本。”

他補充,以需求方面來看,銷售稅限制了新企業的­業務增長,且商家也將轉嫁成本至­客戶。尤有甚者,為了抑制成本,商家也會選擇減少購買­原產品和聘請新員工。

雖然製造業挑戰重重,但也不缺利多。海耶斯指出,大馬的出口銷售連續9­個月快速擴張,並獲得來自東南亞的客­戶支持。

明年更多貿易經濟活動­萎縮

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姚遠認­為,除了世界各國貨幣政策­趨向緊縮,市場上還面對中國需求­減緩、金融市場動盪等挑戰。

他指出,不少商家擔憂會有更多­新關稅,紛紛提前下單,目前而言,現有影響還不算太過直­接,主要侷限於情緒層面。“真正的經濟衝擊尚未到­來。”大和資本市場高級經濟­師賴志文指出:“市場普遍認為關稅有增­無減,因此商家爭先恐後提前­下單,我們相信1月1日之後­許多貿易和經濟活動都­會萎縮。”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