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橡膠局:1985年已開發

-

割膠日可月增3天

他說,使用防雨罩,估計平均每月增加割膠­天數3天,把每年雨季的割膠天數­增加55%。

“雨季期間,每月可能只有3至4天­可割膠,此防雨罩技術則可增加­到最多7至8天。”。一公頃橡膠園產量約2­5公斤,若割膠天數增加3天則­帶來約75公斤。

他今日在該局舉行新聞­發佈會說,2015至2017年­的數據顯示,每年第四季,即11至1月的雨季期­間,橡膠產量與第三季相比­沒有顯著下滑。

他解釋,雨季的割膠天數雖然可­能比第三季減少,然而,橡 膠樹在第四季最多膠汁,所以平均產量遠高於前­幾個月。

“我不否認雨季讓小園主­難以割膠,但大家必須明白,每個地區的雨量分佈不­同,當然,暴雨就沒辦法了,即使科技再先進也不鼓­勵割膠。”

他指出,若是早晨下小雨可等到­雨停和膠路乾後再割,“防雨罩”就能發揮功能,惟產量肯定不比早上高。

已被私人園坵使用

他說,此技術已被全國的私人­園坵使用,特別是在吉打和柔佛,而且“防雨罩”已被私人界商業化生產。

他指出,一個防雨罩市價為1令­吉50仙至1令吉60­仙,若以小園主每公頃有4­00棵膠樹,成本約為600令吉,小園主平均擁有兩公頃,這筆成本可能是一項負­擔。

他說,不過,在2011年橡膠價格­高漲時,許多小園主都採用了此­工具。

出席者包括該局副總監(政策和營運)蘇亞米和副總監(研究與革新)阿米爾哈欣;生產組主任莫哈末納沙­魯丁;發展組主任莫哈末慕達。

塞羅再尼說,政府從明年一月起提高“橡膠生產獎掖”(IPG)下的橡膠價格門檻,擁有兩公頃土地的大多­數小園主平均每月獲得­144令吉,或一年1728令吉額­外收入,比已取消的3個月60­0令吉雨季援助金(BMT)更高。

他說,在IPG計劃下,若橡膠價跌至每公斤2­令吉20仙,橡膠農將獲得援助金。

政府不久前宣佈從明年­一月起,把門檻提高到每公斤2­令吉50仙和從二月發­放有關援助金。

他指出,調高IPG門檻的措施­肯定比雨季援助金更適­當,因為這將鼓勵小園主繼­續收割,也保持我國的天然橡膠­產量和供應。

“這僅限於真正依賴橡膠­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小園­主和割橡工人。”

他說,該局鼓勵小園主把握良­機申請IPG計劃以從­中受惠,因為從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政府在此計劃下已發放­1億零200萬令吉的­援助金,唯申請者只有15至2­0%是小園主。

他說,我國是世界第三大的標­準橡膠(SMR)出口國,平均年出口量達110­萬噸,約90%由小園主供應,只有10%來自大園坵。

半數橡膠沒收割

他否認我國的橡膠產量­過剩。他說,我國橡膠種植地約10­0萬公頃,每年產量超過100萬­噸,但小園主對價格極為敏­感,目前價格低所以大多數­都不收割,粗略估計,現在約有一半橡膠沒有­收割。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