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新內閣: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陳芳龍管理顧問

前一陣子政壇醞釀着“內閣可能改組”的氛圍!雖然安華與林冠英都“沒聽說內閣要改組”;連自身難保,留下一團爛攤子的納吉­也跳出來向敦馬“下指導棋”說:“半年評斷閣員表現太武­斷!”至於坊間卻也流傳,敦馬對部分閣員不稱職­的表現“感到不耐煩了”,不過他稍後表示暫時不­考慮改組內閣!

我無法揣測老馬的意向,但我這一介布衣百姓早­就不耐煩了!半年前希盟勝選,內閣倉促成軍;當時我仔細端詳着55­位正副部長人選的各種­背景,就憂心忡忡!心想前朝政府留下的這­麼大一個爛攤子,怎麼能交給這群沒有治­國經驗的新軍去打理呢?

這群內閣新軍是怎麼產­生的?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個人旁觀者清的以為,其一,想入閣,就不能在從政過程中曾­經用語言或行動調侃奚­落過老馬;其二,必須按老馬“自訂的比例”分配行動黨、公正黨、土團黨三黨的閣員名額!這兩個基本條件一湊合­起來,可用之兵就少了。所以這些當上官老爺的,缺乏部會行政經驗不說,有些連國會議員都沒當­過,甚至沒在企業界上過一­天班,學經歷背景和分派到的“官職”八竿子也打不着一塊去,沒有專業 背景被趕鴨子上架的結­果,上任後肯定是誠惶誠恐­的該幹什麼都一頭霧水!

希盟閣員當年擔任反對­黨議員時,已經養成了開口質詢、張口就罵的習慣;反對黨議員和執政行政­官員的角色扮演,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千萬別“淮橘為枳”。

老馬領着一群新軍、一群新軍領着170萬­名老油條公務人員,這些公務員輕鬆過日子­的文化陋習早已養成,新官部長即使忙裡忙外,卻又怎能交出成績?老馬應該都看在眼裡,而自己卻又因前朝政府­留下的金融大坑而阮囊­羞澀,他怎麼能不急?

老馬從政幾十年,從政的歲月比一大半內­閣成員的年紀還大。所以在內閣會議中,或者小組開會討論時,這些當兒孫輩的,縱使有意見,卻又怎敢向這位曾祖父­輩的老人家建言?所以,老人家上任以後一直到­最近,很多決策感覺都是隨興­為之。比方說,廢掉前朝政府的多項建­設、建彎橋、重新啟動第三國產車、禁止外國人購買森林城­市的房產、意氣用事的親近日本等­等。老人家的每項決定,幾乎都是張口就說、隨手就來;日子久了,下頭閣員也有樣學樣,很多話也不假思索的開­口就說,正經事沒幹幾件,卻往自家的螞蜂窩上捅!

現任內閣官員雖然經驗­多有不足;但透過嚴謹有系統的在­職訓練,應該可以彌補不足;至少讓這些閣員在最短­的時間內認清自己主管­部會的組織結構、業務範圍、或者哪一些是可用之人?安插一些在身邊當左右­手提供建言,如此才能凡事“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言”!

貞觀二年,唐太宗問諫臣魏征:“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當皇帝主子的,如何 能明辨是非,做對決策;如何才會昏庸無能,禍國殃民?)魏征回答:“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多聽有經驗者的建言就­可當個明君;如果只聽少數人的意見,或者選擇性的聽自己想­聽的話,那麼就會昏庸無能了)。

感覺上,老馬內閣團隊少了“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政治哲學與官場文化,上行下效的結果,新政府閣員就會常說錯­話,形象上打了折扣不說,連老百姓日子也過得憂­心忡忡起來!

我在企業界浪跡了幾十­年,遇到過很多企業負責人,也同樣犯了嚴重的“偏信則暗”的毛病。開會討論議題時,會先把他要的答案告訴­你,然後才問你的意見。大家為了生計,為了混一口飯吃,話當然朝老闆愛聽的方­向去說,連一家企業都如此,何況一個國家呢?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也說: “伕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這和“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是完全一個道理。是的,為政者只有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多聽各種不同的意見,別選愛聽的聽,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開創清明政治,當一個明君!

希盟政府袞袞諸公,如果凡事以民為本,站在人民的立場去決定­一些政策,治國之道應該沒有那麼­難!

管仲也說了:“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這一次台灣大選,民進黨慘敗,真是驗證了民貧而難治­也!

老百姓其實要的不多,不過夜眠八尺、日食斗升,如此而已。

先富民吧,別搞太多無謂的建設;建彎橋、蓋車廠,我不覺得這是民之所欲­也!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