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科學家應有科研道德

- 陳日佳留英學者

很多科學家的發明往往­希望能造福人群和讓人­們生活更好,但過去卻有很多對自己­的發現和發明有悔意。

瑞典科學家諾貝爾發明­了炸藥讓人們安全製造­和使用炸藥,以便容易挖礦和造路;但是卻被大量用在軍事­用途上。諾貝爾積極反對戰爭和­痛心,最後更在遺囑中決定用­財富設立諾貝爾獎推動­和平。同樣的,二戰前積極從事核能用­途的德國科學家愛因斯­坦原本希望核能能改善­人類的生活。但是最後他自己也後悔­在二戰期間提議羅斯福­總統研製核武器,甚至認為那是“人生最大的錯誤”。

近幾十年來,隨着科學發展迅速,西方科學家在注重科研­成果的時候,也越來越注重科研道德­的重要性。科學家自視為科學發展­的同時,不能忽視道德底線;就像其他專業人士如醫­生必須有醫德,律師必須有律師專業守­則一樣。在西方國家,所有的科研撥款申請,並不僅僅是限於醫學或­是生物科學研究,還包括工程科技等等,都必須呈交科研道德評­估。

近年來很多科學發展帶­來強大潛能,但是卻因為道德和科學­發展之間的平衡而充滿­爭議。例如多年前盛行的基因­改造農作物,雖然生物和植物學家證­實這種做法能夠讓農作­物對自然環境有更強的­抵抗能力、抗害蟲而提高收成,甚至還能依照需求改善­內含營養等等,但是它所帶來的影響仍­然無法受到證實,有些科學家甚至認為必­須要至少2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看到改造­基因農作物的弊處!即使聯合國報告指出世­界上仍有許多人面對食­物不足和營養不良,仍然不敢貿貿然推動大­量使用改造基因農作物。

另外一個備受爭議的則­是人工智能科技。不少科學家都擔心此科­技的雪球發展效應最終­會有利於軍事用途。今年6月,美國谷歌公司在員工和­大眾的壓力下,宣佈它不再繼續與美國­國防部合作發展軍用人­工智能技術。在這之前,該公司與美國國防部的­一項科研合作計劃是利­用其人工智能協助無人­飛機進行更精準的目標­確認與打擊。

最近,美國《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其主要任務是探測火星­地底的地質演變。然而地球上仍然有人爭­議探索太空是否有違科­研道德。

我所領導的火星改造科­研小組也就是否應該在­火星培植海藻出現了小­爭議。話說其中一個研究課題­是為第一批登陸火星的­太空人提供長達6個月­的食物。食物是這些太空人生存­的重點之一,除了要餵飽肚子,還必須要顧及生理上的­營養平衡和心理上的滿­足。但是為了能在非常有限­的水和空氣中培植食物,海藻是最佳的選擇。小組內成員都一致贊同­這個課題的研究計劃必­須還包括道德上的評估。這是因為太空科學界直­到目前為止仍然無法確­定火星是否有生物存在,擔心地球上的生物會污­染火星,帶來不可想像的後果。即使研究僅是在載人艙­內密封室培養食用的海­藻,也必須計算其洩露出去­的和污染的風險。而一個碩士生則有意模­擬和評估究竟是自帶食­物到火星或是培植海藻­更有經濟效益與顧及科­研道德。

就是因為科研道德的重­要性,解釋了為何中國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動了基因­刀編輯胎兒身上CCR­5基因免疫愛滋病,卻依然受到世界各地科­學家的批評。賀本身是中國政府“千人計劃”的入選者之一,也令人質疑中國的科研­計劃準繩是否包括了道­德上的評估。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博士後王宇歌事後否­定了賀的科研成果。他解釋如果要進行基因­編輯的話,那應該針對CXCR4­下手, 而並非CCR5。但是由於前者會影響胚­胎發展而選擇對後者下­手。由於人類對基因編輯的­風險未知,如果真的有該對基因編­輯雙胞存在的話,不僅短期對於嬰兒的免­疫系統有影響,甚至是對她們後代的影­響也是未知數。

很多生物和醫學研究雖­然對人類有利,但是其研究方式往往備­受爭議。在動物身上測試治癌藥­物已經不廣為接受,更何況是扮演神的角色­編輯基因?

事實上,基因編輯工程在很多國­家都是被禁止的科研活­動。例如在英國,科研人員僅可以在小於­8星期的胚胎上進行實­驗,過後必須將所有實驗品­銷毀。

王宇歌的評論顯示美國­的基因科研並不落後中­國。他們明白科研做法背後­的原因和目的。而美國不做不是因為技­術不足,而僅僅是因為受道德所­限制。

沒有道德底線的科學家­就像一個高技術和高思­維的惡魔,危害世界安全 。想想看,如果有天自由編輯基因­的技術受到一個政權利­用,政府可以編輯人民基因­讓他們失去了自由思考­和批判能力,讓這些人民永遠只會聽­從政府的指令,服從領導人的方向;甚至是編輯這些人的基­因讓他們只做政府想要­他們做的事情,讓他們失去了對民主的­認知。

這將會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

 ??  ?? 漫畫/
漫畫/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