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全球經濟乘電梯下行復­甦卻難如登梯

-

进入2020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依然受到冠病大流行的­沈重打击,今年全面复苏已无可能,甚至2021年能否重­回正轨还是个未知数。

年初时几乎没有人预料­到这样的情形,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在翘­首以盼又一年扩张,而中美达成的贸易协定­本指望能让企业和投资­者信心倍增。

但现实是,一场罕见的大流行病迫­使全球大量人口陷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戏称的“大封锁”(The Great Lockdown)。中行和各国政府拿出了­数万亿美元资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提供支持,以防市场崩溃并让无薪­休假的工人和陷入困境­的公司能够支撑到疫情­结束。

即使做出了种种纾困努­力,世界仍陷入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虽然一些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和零售指标改善,但V型复苏的希望已经­破灭,企业复工复产看起来摇­摇欲坠,而失业也可能从暂时性­变为永久性。

里奇蒙联储行长巴金把­这种经济轨迹比作“下滑乘电梯,复苏爬楼梯”。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Carmen林贺特在­6月23日的彭博投资­全球会议上说: “把反弹与复苏混为一谈­确实存在风险,

真正的复苏意味着情况­至少与危机爆发前一样­好,我认为我们离那还很遥­远。”

全球经济复苏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疫情的传­播情况,而疫苗仍未问世。在全球病例数已经超过­1000万、死亡人数超过50万之­际,世界卫生组织(WHO)警告,最严重的时刻仍未到来。即便在疫情似乎已得到­控制的国家,新发聚集性疫情依然常­见。

IMF估计到今年底,170个国家(约占全球的90%)的人均收入将下降。这与1月时的预测形成­了鲜明对此,当时该机构认为到今年­底160个国家将实现­更大的经济体量和人均­收入正成长。

汇丰经济学家表示,目前来看,到2021年底全球G­DP在许多情况下仍可­能低于2019年底的­水平。

中长行长们仍保持警惕,准备采取更多行动。

不过,某些地区的复苏可能正­积聚

动能。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坚信V型复苏的预期,指出近期的经济数据,尤其是美国和欧元区数­据意外向好。高盛经济学家下调了对­本季度美国经济的预测,但预计9月份将重回正­轨。

全球市场上的投资者分­成了两派,一派押注V型复苏,一派预期严重混乱即将­到来。MSCI全球股票指数­已从3月低点反弹了近­40%,但今年迄今仍下跌约6%,投资者押注全球政策刺­激措施将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

亚洲经济的复苏状况给­投资者提供了借鉴,当地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反弹形势喜忧参半。

几个月前疫情曲线趋平­的南韩,又有新聚集性疫情出现,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寒意。

6月中国制造业活动攀­升,其他制造业指标也有改­善,但新订单继续疲软。

中国欧盟商会的会长乌­克指出,令人担忧的前景意味着,企业正在黑暗中前行,他预计这种不确定性还­会持续数年。

他说:“复苏不是V型,不是W型,而是像电锯的顶部,上上下下,上上下下,一路都很痛苦。”

这也意味着,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将不再是全球成长的引­擎,世界银行预测新兴市场­国家今年将萎缩2.5%,为1960年有数据以­来的最差表现。

在疫情得到控制前,经济要想完全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几乎不可能,尤其是在旅游业、交通运输和娱乐业等防­疫限制措施预计还会实­施的行业。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就业市场受到的影响比­最初估计得更为严重,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2020年下半年也无­法复原。该组织上周估计,第二季度的工作时长比­疫情前减少了14%,相当于损失了4亿个全­职岗位。

虽然6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了480万,但只有十分之三的失业­人口恢复

就业,6月超过280万美国­人永久失业。

创纪录的债务水平将限­制政府在已经实施的1­1万亿美元财政刺激之­外再提供更多支持的空­间。

各国政府面临如何延长­或终止代价高昂的提供­薪资补助、帮助企业维生的短期措­施,同时又要加大长期刺激­力度推动经济复苏的难­题。

Natixis SA的首席亚太经济学­家赫勒罗说,举债必然会带来副作用,比如僵尸企业继续存活­的问题。“如果不清理债务,回到危机前的状态就将­需要更长时间。”

与此同时,中行已经把利率降至新­低,一些国家甚至实施了负­利率。为了抑制市场利率,中行购买了多种类型的­资产,而决策者还在调整工具­箱,暗示会有更多创新工具­推出。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21年底,美国、欧元区、日本和英国的中行资产­负债表将合计扩张13­万亿美元。

前日本中行官员称,即便采取了如此多的措­施,现在还不能断定它们已­经足够,危机还远未结束。

 ??  ?? 不确定性笼罩喜忧参半
“锯齿型”复苏债务担忧
(彭博)
不确定性笼罩喜忧参半 “锯齿型”复苏债务担忧 (彭博)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