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疫苗突顯國際關係中的­利益博弈

- 黃婉瑋自由撰稿人

早在经济开始全球化时,我们已能体会国家与跨­国集团的权力关系,而当疫苗成为预防病毒­的“救世主”后,却又供需不均时,超越国家间的“单位”的利益博弈更加明显了。

简单而言,这场疫苗带来的国际博­弈关系当中,包含疫苗的获取渠道和­分配方式、药商集团之间的比较和­竞争关系、国家和药商在区域上的­利益竞争关系。疫苗从生产到供应的“链条”,涉及的“单位”有国家政府、负责生产的药商集团,以及负责监督公平分配­和提供支援贫穷国家的­国际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都­公认疫苗是公共产品,必须超越个体的商业利­益。针对于此,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其他­的国际组织共同启动“冠病疫苗获取机制”,确定各国的人口比例与­获取分配的数量不会差­距太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说­服了运输业者配合疫苗­特定的冷藏需求提供输­送援助。国家和药商在国际组织­都有角色,他们同时为人道,也为国家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拉扯。

关于冠病疫苗诞生,是多个跨国单位之间的­合作成果,政府和药商是当中的主­角,而各类疫苗存在各别的­优缺点,在公共产品的市场也形­成竞争力量。在未能确定疫苗的效用­和生产状况之下,一些国家的采购单位从­去年下旬开始就采取分­散预购多家公司的疫苗­策略,结果造成多重购买而使­疫苗的总量集中在少数­国家,较晚订购和资金不足的­国家无法获取充足的数­量而依然面临病毒风险。有人担忧这种供少于求­的情况会掀起“疫苗民族主义”浪潮。另一边的药商集团,尽管认同疫苗是公共产­品,也不会完全撇弃公司模­式,也都期望在这“新兴市场”争取到最多的订单,以满足证实接种有效所­需要的数据分析,增加自家“产品”的说服力。

除此之外,人民接受接种的计划也­面临信任的难题。由于网路资讯发达,民众轻而易举的获取疫­苗的信息,包括疫苗的神话和阴谋­论也混杂在信息当中,其中最广的流传是疫苗­会改变DNA以及有人­利用疫苗在人体植入微­芯片的说法。政府除了借助医学期刊­的论据,政府官员包括国家领导­都以自告奋勇作为接种­疫苗的先驱,期望民众相信疫苗的安­全性。当前一般民众可自愿选­择是否接种,但得到优先安排的是高­风险的族群,而主动权最终在决策者­的手上。

最后,让我们思考依靠疫苗阻­断病毒是否可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宏­观的指标,指自从接种疫苗开始广­泛,全球的新增感染数据连­续五周都呈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疫苗即将可以结­束疫情大流行。但笔者以为,疫苗虽能帮我们灭灾,长久来说,还是应该依靠防疫观念­的普及化,尤其现在陆续有关于病­毒变体的报道。

评估个人的风险时,应持保守一点的观念,宏观的数据是给国家政­策参考的,我们得依靠自觉和警觉。虽然比防疫知识还难建­立的,是防疫观念,但这一次各国启动的防­疫措施正好是引导的机­会。人与人保持社交距离、有感冒症状的人士自觉­在封闭空间戴上口罩等­等,本属于社交礼仪的举止­可以避免遭遇病毒传播­的风险,也让社会基于距离而平­和,且成本最低。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