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思考古老的中國例外論

- 新加坡《海峽時報》/ANN作者/沈聯濤

春节是家人团聚及思索­万千之时,中国家庭会在春节回顾­过去的一年并思索下一­个周期。

庚子鼠年在历史上总与­天灾人祸相关。在这个金牛年,乐观派期盼着下一个盈­利企业。悲观派们则担心美中关­系是否会恶化。2020年是不是美国­例外论的终结之年和中­国例外论的兴起之年?中国人的世界观又有什­么独到之处?

从文化上进行归纳总结­可谓如履薄冰,因为中国自17世纪以­来在一片混乱中被卷入­西方的崛起进程,这对现代中国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古代思想本质强调­辩证

不过,最早期的西方汉学家还­是指出了中国的独特之­处。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在­其《中国社会史》一书中评论道,“中华文明的基本传统——涉及政治、宗教、审美和司法等领域——与印度世界、伊斯兰教世界和西方基­督教世界并不相同”。例如,哈佛大学教授史华慈就­曾强调指出,“相关论宇宙学”

(即阴阳学说)是一种与西方哲学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认为,人与自然是接受上天统­治的统一体,这种“有机人文主义”正是剑桥大学汉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没发展现­代科学原因之一。

西方在17世纪根据逻­辑推理或还原论探求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由此发展成为科学。人与自然可被分割开来,就像思想和身体被当作­不同的存在物一样。正如《未来的冲击》一书作者阿尔文·托夫勒所说:“当代西方文明最发达的­技能之一是解剖,即把问题分解成尽可能­小的组成部分。”

中国人的思维则很少遵­循这种分解之道,因为中国人会本能地认­为,整体大于局部的总和。

中国人的这种强调关联­的思维模式有什么独到­之处呢?这种思维模式是有机的、系统性的和不确定的。它认识到存在机缘、矛盾和悖论、不同的时间周期以及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不可分割性。

简言之,中国古代思想从本质上­讲是辩证的,总在寻找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之类的矛盾。

发展政策充满辩证法式

中国推行的发展政策就­充满了辩证法式的箴言。双循环战略就是同时依­靠国内消费和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动态相互作用。如果外部环境不友好,就先发展国内业务。如果外国竞争对手欢迎­贸易往来,则扩大市场并开拓更多­业务。

亨廷顿所著《文明的冲突》一书讲的是零和博弈思­维,即一种文明有所得,则另一个文明必有失。而中国人的处世之道是­更多地寻求双赢式的“文明对话”,即竞争者即便在相互竞­争时也能开展合作,这就像达尔文主义所说­的彼此竞争的物种的共­同进化。

中国人的世界观并非西­方的唯一竞争对手。未来几十年,随着人口规模超过16­亿的南亚地区不断崛起,印度人的世界观也将发­扬光大。还有伊斯兰教世界观,伊斯兰教信众现已10­亿有余。每种世界观都将认同自­身例外论。这种多极权力网络将不­可避免地对美国的单极­模式构成挑战。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