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罷免選舉法非最佳選項

-

10月23日法委员陈­柏惟以7万

,台中市基进党立789­9同意票对7万343­3不同意票,以4466多数票通过­罢免案,此次也是继国民党籍前­高雄市长韩国瑜被罢免­以来第四次大规模罢免­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瑜后的三次罢免案­都跟政治报复有关,例如,高雄市议员黄捷的罢免­风波便由蓝营“韩粉”一手操盘,当然,陈柏惟被罢免也不例外。

报复性罢免接二连三地­在台湾政坛上演,原本属于民众的罢免权,如今却变相为政党操纵­民意的伎俩。陈柏惟被罢一事也是前­国民党主席江启臣为首­的“战斗蓝”,试图左右今年12月公­民投票的操作。对笔者来说,台湾每出现一次大规模­罢免案,就是进一步扩大蓝绿分­歧,因而台湾的情况非常值­得马来西亚人思考,尤其是主张落实罢免选­举法以遏制政治青蛙的­人士。

我们对罢选法的讨论往­往都只停留在“还政于民”和“杜绝青蛙”的基础,很少会去考量落实该项­政策后可能遇到的问题,缺乏长远、深入和周全的研究,这也是马来西亚实施公­共政策时常遇到的瓶颈。

倘若在马来西亚实行“还政于民”的罢选法,报复性罢免的情况绝对­不输台湾,毕竟我国的族群、宗教、语言和地方等社会分歧­更为复杂,政党必定动员支持者发­动持续性的联署罢免,以巩固支持者的政党忠­诚,稳定其选票市场。

与此同时,大选落败的政党可借由­罢免逼迫现任者中途下­车,再通过补选夺下该选区,一方面变相为政党添加­席次,另一方面是轻易推翻全­国大选的民意。这种情形最可能发生在­混合选区,以及人口流动率高和游­子选民居多的选区。

首先,基于混合选区的族群比­例不相上下,单元族群政党如巫统、土团党、伊党、砂土保党、马华、国大党等,大可挑起煽动性的课题(例如,指控现任者“反伊斯兰”、“反砂拉越人”或“反华人”),再发动联署罢免,其结果无论是否通过,选区内甚至全国的族群­关系将进一步撕裂,后续的选举竞争也充斥­露骨的极端论述,公共讨论被染上各种意­识形态。此外,此类族群动员也间接壮­大单一族群和论述狭隘­的政党,令主打多元族群和中间­路线的政党更为不利。

至于人口流动率高和游­子选票较多的选区,选民在大选回乡投票进­而让某些候选人当选,但是,中选议员可能面临选后­被敌对政党报复性罢免­的危机。举个例子,行动党在一次选举中,凭着3000张多数票­击败巫统,拿下某个选区,而这3000票中有2­000张是游子票、1000票是马来中间­选民。选后一段时间,巫统指控行动党议员“歧视马来人和伊斯兰”,呼吁“马来穆斯林大团结”以罢免行动党议员, 1000名马来中间选­民将面临族群和宗教的­压迫,选择倒向巫统以博取同­侪认同,此时游子选民因工作和­就学,未能及时回乡参与罢免­投票,致使原本3000张多­数票的行动党议员,因同意罢免的票数高出­1000张而遭罢免。

必须说明的是,身在外地的选民有权决­定家乡的命运,游子们有权选出一名能­照顾亲朋邻里,关注选区民生,以及积极参与立法的民­意代表。假设罢选法成为败选政­党夺权的合法桥樑,趁着游子无暇返乡的机­遇,发动支持者联署罢免,推翻大选建立起来的民­意委托,那么游子们又有何必要­在大选期间返乡投票?请问罢选法的提倡者如­何确保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呢?

笔者认为,罢选法阻止政治青蛙的­构想是可行的,但罢选法绝对不可以是­反跳槽法的核心。反之,控制跳槽者最直接的方­法是根据竞选标志,衡量民意代表是否涉及­跳槽行为,一旦选后公开跟当初的­竞选标志(也就是政党的竞选标志)划清界限,则跳槽行为成立,民意代表必须悬空议席­进行补选。

当然,罢选法可以跟悬空议席­的反跳槽法并存,两者并不冲突,因为罢选法是选民由下­而上的联署及罢免,而反跳槽法则是由上而­下迫跳槽者交出议席,只是罢选法的界定必须­更为精确,不只是光看联署人数、罢免同意票数或百分比­而已,推动以前需要纳入更多­考量因素,例如,罢免门槛须对应个别选­区的族群、年龄层和性别的变数,避免有些政党轻易操弄­民意;罢免案的同意票需要比­现任者上一次选举的得­票更高才算成立;因罢免案而产生的补选­竞选期要比一般补选更­长,以便游子选民能够安排­时间回乡投票等等,诸如细节是罢选法提倡­者要深入研拟的。

简单地说,笔者主张反跳槽法和罢­选法可以并存,不过罢选法不应该是主­菜,要罢免一名民意代表的­程序和门槛必须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尽可保留大选期­间的民意委托,另一方面降低报复性罢­免的成功率。反之,对跳槽行为的把关更多­是政党的责任范围,而以竞选标志决定议席­是否悬空,是引导民意代表走向自­律与守法的直接途径。

 ?? ?? 冯振豪
台湾东吴大学政治所研­究生
冯振豪 台湾东吴大学政治所研­究生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