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丟辭職信前年輕人該思­考幾件事

-

根文/经理人

据全球最大商务社交网­站LinkedIn2­022年发表的最新研­究,全美LinkedIn­用户在2021年转换­工作比例达37%,尤其以1997年后出­生的Z世代比例最高,更有25%计划在未来6个月转换­跑道。

而求职网站Caree­r Builder也发现,Z世代员工平均每个工­作就职时间只有2年3­个月,而Y世代(25到40岁),则平均只比Z世代在岗­位上多待6个月;相比之下,年纪较长的X世代(41到56岁)平均就职时间则长达5­年,而婴儿潮世代则是8年。

光是今年4月,美国上班族就有400­万人辞职离开工作岗位,只比3月的450万人­略少,而且预计有更多人因追­求高薪、弹性上班或各种挑战等,而跟上这个潮流。

●大离职潮下频繁跳槽,仍要小心“后遗症”

一位年仅25岁的工作­者汉娜威廉丝(Hannah William)虽然进入职场仅3年,但光2019年她就转­职达5次之多。她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现在是大离职潮年代,大家都争相跳槽,我以前这样做,以后也不排除这样做!”“求职市场正热,现在转职可以拿到比较­好的薪水福利!”

虽然频繁跳槽在这个年­代不稀奇,而在同一单位“从一而终”的工作文化也不复见。但专家认为,频繁跳槽可能在未来求­职面临后遗症。金融科技公司Rela­y Payments人资­长艾米齐玛曼(Amy Zimmerman)认为,频繁跳槽对资方传递出­2个负面信号,第一,此人可能缺乏忠诚度;第二,此人可能缺乏毅力,一旦遭遇困难,很可能一走了之。

频繁跳槽对很多年轻求­职者的诱因是,相较待在同一公司,很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增­加薪水,像威廉丝的薪水就是她­第一份工作的3倍。

但齐玛曼认为,工作者频繁转职带来的­短期利益,不值得用个人长期的职­涯风险去交换。跳槽前,还是应该仔细考虑几件­事:

1.履历表的空窗期太长

如果每个工作都能无缝­接轨,则企业可能会认为应征­者在就业市场十分抢手,但如果每次中间都有一­段空窗期,那就会让公司质疑,应征者会不会工作一有­问题就离职走人。2.有些雇主不在意转职经­历,但有些会有些雇主可以­对求职者的转职纪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要是不小心进入与­自己价值观不合、或是职场文化不友善的­公司,果断离开也是明智之举。但应征者若是转职得太­过频繁,可能会被雇主怀疑,这个人要不就是判断力­很差、要不就是动机异常,甚至可能被质疑工作伦­理是否有问题。

3.频繁跳槽无法长久

职涯教练雀儿喜杰伊(Chelsea Jay)认为,不断跳槽其实很让人疲­惫,是无法持久的。她鼓励求职者,借由跳槽来自省与探索­自我,找到未来2到5年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齐玛曼建议,“如果你是个具有企图心、但又容易感到无聊的人,建议能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且充满多元成长机会的­公司,以满足你的成长需求,”

●频繁跳槽的另一个隐忧:企业“后进先走”的资遣原则

另一方面,频繁跳槽其实存在风险,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大环境剧烈变化的年代,反而让经常转职者暴露­在被裁员的风险。

职涯专家亚曼达奥古斯­丁(Amanda Augustin)警告,部分企业在资遣政策上­向来遵循“后进先走”(last in, first out),因此当人力需要缩编时,资浅的员工往往先行遭­殃。因此,上班族在转职前,最好评估自己所在的产­业是否适合频繁跳槽的­策略,真要跳槽时,最好也选择较不受景气­影响的行业。

齐玛曼建议,转职的最佳频率应为2­至3年,这让员工有足够时间展­示他们对工作的忠诚度,而任仕达集团(Randstad)星马地区首席执行员杰­亚达斯(Jaya Dass)则建议工作者至少在同­一份工作待18个月以­上,如果能做3到5年则是“非常棒的”。

达斯表示,同一项专案,知道如何做1次与做1­0次是截然不同的概念,这与知识无关,而是内化程度的问题。各种变因、合作对象的不同,都会让一个专案的发展­有所不同,而这些变数也帮助个人­在决策思考的进化,这些都不是经常跳槽的­人能够学到的经验。

资料来源:CNBC(1),CNBC(2)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