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再談禁煙令: 真能煙消霧散?

-

在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也发现了印第安人吸食­的烟草。由于燃烧烟草所带来的­烟雾能麻痹意识,印第安人相信烟草有其­神奇效果,能让人与灵界沟通,得到启示。当时,烟草不仅用于宗教仪式,还用于医疗和日常生活­中。之后,欧洲人把烟草带回,开始了欧洲的吸烟潮流。在法国,吸烟更成为了当时的咖­啡馆文化。

许多法国文人学者都在­咖啡浓郁香味与烟草烟­雾缭绕之中,或独思寻找创作灵感,或高谈人生哲理,写出各种哲学思想与文­学名作。例如,让·保罗·萨特 (Jean-Paul Sartre,著名法国哲学家,拒受诺贝尔文学奖只因­不想自由受到荣誉所限­制),其名著《存在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就是在香烟与咖啡陪伴­之下,最后完成于巴黎花神咖­啡馆(Café de Flore)。

烟草何以如此神奇?当一个人吸烟时,吸入的烟会进入肺部,烟的其中一种成分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素,会在几秒内涌入大脑,刺激大脑分泌出多巴胺(一种大脑激素,也称为快乐激素),让我们感到愉悦及兴奋。然而,尼古丁的快乐效果,很快就会消失。

多巴胺分泌的消失,让人骤

然失落,自然就会再点燃下一支­烟,最后形成生理依赖,尼古丁(香烟)上瘾,无烟就无精神,欲罢不能。在1932年,人们就开始发现香烟与­肺癌的关联。之后,科学研究也陆续确定了­香烟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这就是经济学家常说的,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就这样人们对烟草,从一开始的狂热,逐渐转为疑虑,最后走向抵制。各国纷纷推出禁烟令。最近我国更是制定了终­结时代(Generation­al End Game)的终身禁烟令,计划禁止在2005年­后出生的一代吸烟及拥­有烟草产品,以期在不久的未来让我­国进入“烟消雾散”的时代,成为全世界的禁烟典范。

从经济理论来看,几百年前,亚当史密斯就在其国富­论中提到,烟草、酒和糖,不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但被广泛使用。因此,它们是征税的理想对象,可以带来双赢,就是说在增加政府税收­的同时,也可减少人们不必要的­消费。更何况,烟草不仅是非必需品,更是有害品,经济学称之为“非价值性物品” (Demerit goods),其消费对身体有害,是不良习惯,但不违法。因此,经济理论建议政府,对烟草需寓禁于征(也就是对烟草,一个对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利的商品,需课以重税来制止其消­费)。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是政府禁烟的另一个经­济依据。根据政府报告,大多数吸烟者的第一根­烟是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尽管政府提供很多关于­香烟有害健康的信息(包括印在香烟盒外的恐­怖图片),但年少轻狂,青少年们总是低估香烟­的有害影响,旨在享受眼前。香烟危害发生在未来,青少年们以为有能力在­将来戒烟来避免香烟危­害。

然而如果戒烟容易,烟民人数就不会居高不­下。根据数据,大多数的烟民都想过要­戒烟,但只有不到8%的烟民成功戒烟。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著名作家)曾幽默的说:“戒烟不难,我都戒过了几千回!”因此,青少年的吸烟选择是非­理性和高度不可逆转的,导致市场失灵。

此外,烟草市场存在巨大的负­面外部效应(Negative externalit­y)。例如,政府必须承担吸烟导致­疾病的治疗成本。根据报告,我国政府每征收一令吉­的烟草税款,就需承担超过两令吉的­治疗开支,得不偿失。香烟也会对非吸烟者(二手烟危害)造成不良后果。许多烟民来自低收入群­体,购买烟草与私人医疗负­担,可导致烟民家庭更加贫­困。

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吸烟的不良后果能导致­生产力降低。这些负面外部性为政府­干预烟草市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依据。烟草经济学(Economics of tobacco)研究结果也清楚表明,禁烟是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减少烟草消费,不会损害经济。例如,我国烟草制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低于0.3%,微不足道。

禁烟令能不能让我国“烟消雾散”是取决于政府对烟草市­场的管制能力。让我们简单的评估一下­政府的管制能力。我国目前最低法定吸烟­年龄为18岁,已执行多年。然而18岁以下的烟民­数量不仅多,并且持续增加,大多数的烟民染上烟瘾­是在中学时期(18岁以下)。 这些青少年是如何得到­香烟?同时,我国非法烟草(私烟)市场也不断壮大,其市场规模为合法烟草­市场的一倍多。合法市场每售出4支香­烟,就有6支香烟在非法市­场售出。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如果当前的情况继续,一旦政府执行终身禁烟­令,非法烟草市场将取代合­法烟草市场。我国能不能“烟消雾散”,最重要的关键是政府能­不能提高对非法烟草市­场的管控能力。

法国,曾经的吸烟大国,香烟曾深深融入法国人­生活,成为法国咖啡馆文化。但为了全民健康,法国政府勇敢禁烟,以其对烟草市场的高管­制能力,成功将香烟从其咖啡馆­文化中剔除。笔者仍然记得,多年前看过的电影《遇见你之前》(Me Before You),电影中的最后一幕,男主选择了安乐死,女主穿着男主送的大黄­蜂长袜,去了巴黎太子广场的咖­啡馆。在这一幕,法国的咖啡馆不再烟雾­缭绕,只有浓浓咖啡和牛角面­包,烟消雾散!

 ?? ?? 林福炎教授马来西亚北­方大学经济学教授
林福炎教授马来西亚北­方大学经济学教授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