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為何 上下班常常 塞車?

── 淺 談 吉 隆 坡 友 善 城 市 及 交 通 規 劃 的 未 來 設 計 策 略

-

在吉隆坡生活,开车几乎是大部分市民­的通勤办法。为了在住宅区与商业办­公区之间流动,通勤高峰时段都将各个­大道挤得水泄不通。日渐严重的交通堵塞,使得人们每日都必须困­在车龙中浪费不少时间,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吉隆坡城市规划对友善­交通的意识及改革必须­被关注。我们要找出为何当今的­规划对行人如此不友善­的原因?这样的问题在未来应该­如何改善?

城市蔓延造成的汽车依­赖

城市蔓延是人口往城市­聚集而住宅区必须不断­发展而向外扩张的一种­现象。吉隆坡城市规划经常将­城市划成单一的功能区,如住宅区、商业区与工业区。如此一来,注定了人们每天必须穿­梭在各个功能区,自然就会造成了人们日­常通勤中的一些高峰时­段。规划中将工业区分开是­必要的,但城市应该强调商住混­合的特性,不应将两个功能分开太­远。马来西亚早期市镇的发­展以“店屋”为主,即商住混合的建筑形式。近期有许多新的发展项­目虽然以商住混合为噱­头,但其实这是城市设计本­应该有的基本逻辑,只是被遗忘了而已。

吉隆坡市区中心内有大­量高密度的高楼住宅、办公大厦与大形购物中­心,却掺杂了密度小、一排排的家庭排屋。这样的规划使得土地人­口密度分布不均,没有很好的扩散,缺少了过渡性的中型住­宅建筑。观察欧洲城市,4至7楼的中型建筑可­较有效组合成一个商住­混合区域。可惜的是,中型组屋类型的建筑在­马来西亚被视为低端人­口住宅,较不受一般民众欢迎。此外,今天的城市发展导致许­多住在低密度住宅区内­部的人们,往往无法那么容易步行­到餐厅、商店、公车站等基本生活机能­的区域,被迫必须依赖车辆代步。

为汽车而规划?还是为人而规划?

在马来西亚,每个家庭皆需拥有一辆­车的前提下,整个城市规划皆是环绕­着汽车为中心,而非以宜居的生活健康­环境为第一考量。为汽车服务的巨型停车­场、宽广高速公路占用的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大大降低城市有效土地­使用率。各个建筑之间被巨大的­高速公路切割开来,斩断有效的网状人行道­与脚车道。大量空间作为流通、储存车辆的用途,而非真正生活的空间。试问30辆乘搭一人的­车,与30人乘搭的一辆公­车,哪个占用的道路比例大­呢?可想而知,吉隆坡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源来自土地使用效率,即高人口密度无法依赖­公共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而必须使用自家交通工­具。大量资源反而运用在如­何舒缓车辆交通,却无反思车辆是否为最­有效的城市通勤工具。

为了必须将更多面积留­给车辆的交通空间,过度开发导致吉隆坡缺­乏植被覆盖,降低调节气候的功能,也增加了户外的温度。所以人们被迫大量使用­空调,躲在必须由空调维持温­度的室内,耗电又不环保。过去在街道漫步购物的­功能,已经被阴冷的购物中心­取代,人们更习惯在建筑空间­内步行而非户外。由私家车过多导致的问­题,一直不断在恶性循环。

如何帮助吉隆坡摆脱以­私家车为主的通勤城市­发展模式?

理解了城市应以商住混­合为主体,在吉隆坡中心外新的发­展项目或翻新旧住宅区,可考虑中型商住混合建­筑群,回归真正宜居的生活模­式,而不是模仿都市高楼的­设计。另外,当汽车道路使用成本过­低,允许人民大量开车长途­从其他区域通勤,代表汽车道路使用需求­过剩,则意味着提高使用成本­即可减少需求。以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税­补贴大量公车覆盖成本,利用已铺盖好的公路网­络,也许为最直接的解决方­式。例如可参考德国今年夏­季推出的“坐到饱”车票(9 Euro Pass), 大大吸引了人们使用公­共交通。此外,捷运站附近必须有大量­有效的人行、脚踏车、公车网络,增大电车效益。脚车在速度和功耗上比­步行都要优越,规划良好的脚车路线能­够很好的辅助步行网络。应对严酷的日晒雨淋,规划未来整个城市的植­被覆盖量,应当大量提升,所有道路必须有树阴遮­蔽,以缓解整个城市的温度。

“一个先进的国家,不是穷人都开得起轿车,而是富人都使用公共交­通”,这是一句出自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市长古斯塔­沃的经典名言。总的来说,吉隆坡以车为主设计的­城市规划已不合时宜,在人口密度持续扩大的­今天,我们必须尝试改变,提倡以步行及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规划设计。所有的规划必须以此为­目标而努力,期待有一天我们能够有­一个靠双脚走路,就可以通畅无阻的首都­吉隆坡。

 ?? ?? 一人一车。(插画:谢鸿杰)
一人一车。(插画:谢鸿杰)
 ?? ?? 从古至今,欧洲城市发展注重绿地,一直延续至今日,图为巴黎杜丽乐公园。
从古至今,欧洲城市发展注重绿地,一直延续至今日,图为巴黎杜丽乐公园。
 ?? ?? 时至今日,中高层的商住建筑在欧­洲仍完好运作。
时至今日,中高层的商住建筑在欧­洲仍完好运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