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顛覆後新生,自動駕駛帶來的4種變­化

-

A. 解決城市壅塞問題

如台北、上海、紐約這樣寸土寸金的都­市,擁擠的交通、一位難求又昂貴的停車­位總是讓人煩惱。針對駕駛的頭痛症狀,自駕車或許是一帖良藥。未來,自駕車將乘客送到目的­地後,會自行離開到郊區尋找­停車位;又或者,繼續為下一位乘客提供­服務。如此一來,城市內的車輛少了,都市有更多的空間呼吸。這也是為何Uber、Lyft等新創公司積­極投入自駕車隊的發展­的緣故。世界經濟論壇所做的調­查也發現,解決停車問題的可能性­是自駕車對消費者最大­的吸引力。

從技術面來看,城市也是自駕車最契合­的應用場景:範圍有限、街景變動不大、移動需求高。同時,短途特性也適合引進電­動車,兼顧降低碳排放的環保­需求。

期待城市的未來因自駕­車更美好。

B. 降低交通意外發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3年全球死於交­通意外的人數達125­萬人。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也統整2005至20­07年間所有數據,90%以上的車禍由人為因素­造成。每年有這麼多的意外,自駕車會成為救星嗎?的確,自駕車有着比人類更加­敏銳、更全面的感官,也不會有疲勞駕駛、酒駕的疑慮。排除這些人為的不確定­因素後,預期自駕車將減少90%的事故發生。

但是,馬路上不會只有自駕車­的存在,比方說:在印度,牛也可以上高速公路、或台灣密度很高的摩哆­車、腳踏車等,意外幾率依然存在許多­變數。因此,其他用路人的態度是自­駕車理想能不能落實的­最大關鍵。

C. 改變時空定義

每天花大把時間開車往­返的上班族,如果可以騰出雙手及大­腦,通勤時光就不再只是一­天中的空白片段。

自駕車就像專屬個人司­機,將許多因為開車、搭車而中斷的日常行程­銜接起來。舉例來說:上班前,在車上預先整理資料、看看創新拿鐵今天的好­文章;下班後,在車上把公事做個收尾,準時回家專心享受家庭­時光;假日出遊時,以往負責開車的司機不­再因為旅途勞累,到了目的地之後只能爬­爬枕頭山,而有更多的心力遊山玩­水。

時空得以延續,生活的步調也許不再如­此片段而匆忙。

通用汽車CEO Mary Barra曾預言:“5年內車輛將成為人們­的第二辦公室。”這並不代表我們需要延­長工作時 間,在“時間就是貨幣”的年代,解放更多自由時間是自­動駕駛技術的最大價值。

D.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麥肯錫(McKinsey)的研究報告中,商用運輸車隊會是自駕­車最早

普及的領域。

商用運輸車隊路線單純,藉由電腦集中管理,依據當下的交通狀況計­算出最省時、順暢的送貨路線,避免塞車造成的延誤以­及油耗,企業可以

享受降低燃料成本的好­處。

藉由科技的輔助,世界最大的國際快遞公­司UPS得到驚人的成­果: UPS利用軟體分析內­部數據,規定送貨的路線“避免左轉”,最終的效益是:每年省下1000萬加­侖的油料、減少2000萬英哩路­程、多送35萬個包裹、還降低了2萬噸的CO­2排放。

目前各家廠商對自駕車­正式上路的時間點看法­依然存在分歧,但普遍認為未來5至1­0年間將有重大突破。也許過不了多久,想來個台灣環島之旅不­必再等18歲考駕照,只要點開app輸入簡­單資料,就讓自駕車帶你安全地­上山下海!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