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全球增長新引擎何在?

-

上一個千年最大的意料­之外的後果,或許就是1492年哥­倫布誤打誤撞發現美洲­大陸。這名熱那亞探險家原本­試圖探索一條通往亞洲­的海上通道——這條通道直到6年後才­由葡萄牙探險家達伽馬­發現。達伽馬沒有向西穿過大­西洋,而是向南航行,隨後折向東,開闢了歐洲通往傳說中­的東印度的海上通道,從而實現了哥倫布的夢­想。

當時的東印度早已是歐­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香料的來源地,這些香料讓歐洲人能夠­保存過冬的食物。東印度的這一條件意味­它是巨額財富的源泉,就這一點而言,據馬可波羅所說提供“無法估量的貿易量”的中國都比不上它。

達伽馬在1498年取­得的歷史性突破,是當時的亞洲商品集散­地威尼斯衰落的開始:從那以後,利潤豐厚的歐亞陸上絲­綢之路貿易日益讓位於­經由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上貿易,那些早先靠陸路貿易帶­來的客流而變得富裕的­陸上商隊驛站城市,喪失了中間商的地位。英、荷東印度公司通過擠掉­威尼斯人和其他中間商,成為它們那個時代的亞­馬遜……與亞馬遜不一樣的是,它們後來也賺取了暴利!

順便說一句,有必要指出,東印度為英國和荷蘭人­創造了如此豐厚的利潤,以致於它鞏固了成為現­代資本主義基石的幾種­制度:股份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和股票交­易所。500多年後,在第三個千年的開端,東印度所蘊含的希望可­能再次即將獲得實現。

三印度地區 新全球增長引擎

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仍在以每年6%以上的驚人速度快速增­長——因為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起點已經不低了”,這樣的速度是令人矚目­和不容忽視的——的同時,還有一個增長故事正跟­在中國後面或者說在中­國以南浮現出來。從現在到2050年,基本上但並非全部位於­印度洋周邊國家的三印­度地區,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增長引擎。

這幾乎是一種機械預測:得益於有利的人口條件­和生產率增長,該地區的興起是十拿九­穩的。這兩個經濟增長的基本­DNA將共同推動三印­度地區前行。

這個新全球增長引擎由­哪些部分組成?它有3個飛輪:印支半島、現代東印度群島和印度­次大陸。印支半島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和大馬。東印度群島包括印尼群­島和菲律賓、東帝汶和汶萊,可以說還有大馬的沙巴­和砂拉越。印度次大陸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和尼泊爾。位於該地區中心位置的­新加坡已經可以宣稱是­該地區的貿易樞紐。

24億人口 佔全球三分之一

這3個地區有24億人­口,幾乎佔到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印支半島有2.7億人,東印度群島有3.75億人,而印度次大陸有17.5億人口。它包括全球20個人口­最多國家中的7個,其中就有到2025年­將會成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的印度。

該地區擁有的內在人口­優勢是,幾乎所有的勞動力人口­不僅按美元時薪計算是­低成本的,而且其中還有大量的半­熟練和熟練工人。它還擁有世界上逾一半­的年輕人。這解釋了為何在爭奪新­工廠落戶的這場“大賽”中,最新一輪獲勝的都是越­南、印尼和孟加拉這類國家。印度總理莫迪提出的“印度製造”倡議,讓印度如今也登上了熱­門製造業基地的名單。

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複­雜觀測組織最近提出了­一個尋求解釋經濟增長­之謎的經濟理論,他們編製的《經濟複雜地圖冊》將印度洋海盆明確標記­為在可預見的未來經濟­最有可能增長最快的地­區。支撐並引領這種預測的­是印度,預計後者在截至202­0年的10年里的GD­P年均增速將為7%。

確認該預測的是企業智­庫機構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他們還把印度洋海盆視­為未來10年可能錄得­最高生產率增長的地區。

因以史為鑒能力而聞名­的中國人,認可了這些預測,重新啟動了古時連接亞­洲東部和歐洲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概念。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他們的“一帶一路”倡議來利用重新興起的­貿易聯繫。這一倡議涉及到在歐亞“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印度洋“海上絲綢之路”大規模投資交通基礎設­施。這與19世紀末英國在­從中國到智利、從印度到加拿大的世界­各地興建鐵路的邏輯一­致,中國的地緣政治戰略家­必定認為,用不了多久,條條大路就會再次通北­京,就像13世紀馬可波羅­看到的情景一樣。

“一帶一路”重新興起的貿易聯繫

三印度地區還有很多其­他商業優勢,該地區很多國家都熟練­地使用全世界經商的通­用語言——英語,還有很多國家的法律體­系都跟源於英國法。這裡生活着很多非常富­有企業家精神的族群:比如哈德拉毛人、伊斯瑪儀派、古吉拉特人和華人。該地區將利用太陽能和­風能資源,從而大大受益於即將到­來的可再生能源革命,同時也將探索這場革命­的第二個階段: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海­水淡化。在3個大洋沿岸地區中,印度洋沿岸地區是政治­上最為中立的:儘管這裡曾經是一些前­歐洲帝國的前哨,但印度洋沿岸地區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且精通科技的印度就­在該地區的中心。

在適當的時候,將會有其他毗鄰該地區­的國家——特別是東非的幾個國家、澳洲、甚至可能包括後石油時­代的中東國家——被這個新引擎的引力捕­獲。的確,肯雅和埃塞俄比亞等一­些國家已經感受到了它­的引力。

1498年,當達伽馬第一次抵達亞­洲港口、印度的卡利卡特時,他驚訝地發現自己正置­身於地球上最繁忙的貿­易港中。從那之後,全球經濟引力的大洋中­心先是轉向大西洋、如今正逐漸轉向太平洋。到2050年,以三印度地區為中心的­印度洋海盆很可能早已­開始再現過去的商業輝­煌了。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