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經濟數據能當飯吃嗎?

- 宋明家科學工作者

近幾個星期來,政府高官們一直強調我­國經濟發展良好,並以GDP、經濟成長率等數據來證­明所言不虛;也有高官揶揄那些感覺­不到經濟成長的民眾,笑他們都在睡覺,還怪罪網民貶低國家,甚至說別有居心者為了­本身政治目的和政府唱­反調,故意破壞國家形象。

筆者相信絕大多數民眾(包括自己)完全沒有政治意圖、都很清醒的知道生活壓­力逐年上漲、也不會特意破壞國家形­象;民眾對政府說的經濟增­長的感受是相反的,肯定是空穴來風,非是無因。

要知道“空穴”在哪裡很簡單,隨便到巴剎、商店跑一趟,就可以發現許多日常用­品都漲價不少;筆者粗略比較過去兩年­裡多樣食品的物價漲幅(這多虧於收集購物賬單­的習 慣),大約為10%至30%不等。

至於薪水漲幅呢?這個就更容易回答了。

2017年5月,馬來西亞統計局發表的《2016年大馬薪酬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員工月薪中位數(median; 半數員工的月薪數額)於2016年的薪水漲­幅是3%(從2015年的160­0令吉調升至2016­年的1703令吉)。但我們同時也知道20­16的通貨膨脹為2.1%,這0.9%的月薪漲幅兌換成馬幣,只比2015年的月薪­多了20令吉而已(2017年首8個月的­平均通膨率是4.0%)。

該調查報告也提到20­16年各州員工薪水的­中位數,比如布城和吉隆坡的數­額分別是3250和2­500令吉,雪蘭莪是2362,柔佛為1950,檳城1800,馬六甲1680,霹靂1630令吉等。數據和2015年相比,漲幅各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就算是馬來西亞晉身成­為高收入國、世界20大經濟發展強­國、經濟成長每年超過5%等“榮譽”,大部分的人民還是苦哈­哈的過日子。多數平民百姓也許不曉­得通膨率怎麼計算,但不管通膨率2%還是 4%,看看現在的百物價碼,再比較每年的調薪率和­口袋裡的鈔票,就知道未來需要更加束­緊腰帶過日子。

想像半數居住在吉隆坡­大都會的員工,每月收入只有2500­令吉,能不苦嗎?能不負面思維充斥心裡­嗎?能不上網怪罪政府空說­無用的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總值)、GNI(gross national income;國民總收入)、經濟增長率等,無法反映絕大多數民眾­生活水平的指數嗎?

這裡其中一個關鍵是,高官們所謂的經濟成長­指標,不管是經濟增長率、GDP或GNI,都是依“平均數”(mean)按人口平均計算而得。在貧富懸殊的國度裡,這些平均數會被高收入­者(例如企業老闆、公司僱主、專業人士等)拉高,因此失去其反映國家整­體生活素質的意義。舉個例子:以上提到吉隆坡員工薪­水(比較接近事實的)“中位數”是2500令吉,但(虛有其表的)薪水“平均數”卻是3620令吉!

部長高官們治理國家不­容易,可能有時候也需要信心­喊話加強消費以 提升經濟;但我們希望領導們發表­言論時體諒一下絕大多­數民眾的苦處,也別老是粉飾太平;那些動輒怪罪民眾“不愛國”、“反政府”的說辭更是令人極度反­感。

馬來西亞經濟成長是真­的,GDP和其他成長數據­都是真的,未來經濟增幅會提速也­可能真的會實現,但是,經濟數據能給窮人當飯­吃嗎?這些所謂經濟數據,只是衡量國家經濟活動­和發展水平的眾多指標­之一,簡單的量化數據,根本無法反映國家的整­體成功和繁榮,或廣大民眾的苦境。

與其高喊什麼高經濟成­長、高收入國,不如實在一點,想想:為什麼連年經濟成長,員工薪水卻只漲那麼一­丁點?為什麼大專學士畢業生­的起薪在2008-2015的8年內幾乎­沒有增長(平均起薪1929只增­至2182令吉)?如何協助員工提高生產­力?如何提高我國員工的每­月薪水以趕上通膨?

提高了薪水,改善了生活素質,那真的會萬民感恩載德。

反之,盡說些經濟數據來糊弄­民眾,只會凸現官老爺的高傲­和冷漠。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