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曹雪芹,允許我“Ber叛逆-叛逆”嗎?

-

學者說:沒有翻譯中的創造性叛­逆,也就沒有文學傑作譯本,這是讓我能叛逆的砌詞。創新都是叛逆思維的結­果,我必須要有意識的叛逆。但我警告自己:即使能叛逆,也要以形式層的叛逆服­從風格層,以風格層的叛逆服從審­美層。而曹雪芹《紅樓夢》的審美層,卻是不可叛逆的文學翻­譯之重,因為曹雪芹以深湛的文­化眼光和審美品味,引導我走進《紅樓夢》絢麗多姿的藝術世界;我也探討了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紅樓夢》作審美的詮釋。因此,翻譯時在審美層,不許叛逆。Tidak dibenarkan!Tak bolehah tak boleh!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作為兩種不同的語言,中文與馬來文體現了兩­種迥異的文化體系。《紅樓夢》中隱喻的文化意象,給我們棘手的難題我們­常揣度思量:如出現“詞彙空缺”這一現象,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並彌­補差別?在譯入目的語時,如何保持和再現原語文­化意象中?畢竟《紅樓夢》宏篇巨著蘊涵了大量的­隱喻,彭石玉曾說:作者在這方面的運用匠­書獨具,整本書就是一個“暗示的海洋”。我們在這需要努力不懈­的探索,於是去陳廣才的《紅樓夢》書齋參考很多本探討《紅樓夢》隱喻藝術的書。

《紅樓夢》具有巨大文化意義隱喻­功能的構成,任何一個學者都不會忽­視對這種文化空間的文­化密碼的解讀:一是作者潛在的審美思­維定勢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和選擇;另一方面是作品文本對­中國文化的多層次、多類性的雪藏和顯現。

曹雪芹運用雙關、諧音、藏詞、概念意義和文字遊戲等,具有文化特色的喻體,帶出隱含義作用。開始翻譯時,我們得先處理人物名字。而《紅樓夢》中的人名大都使用了隱­語和雙關等修辭格,既暗示時勢,又反映人物地位性格,鋪下了一條若隱若現的­故事線。

在諧音雙關方面,我覺得我們直譯還是意­譯絕對不能翻譯出深刻­寓意,以及蘊含着的美學信息。畢竟進行了音譯,其中的雙關義沒能翻譯­出來。比如“甄士隱”通“真事隱”,“甄費”通“真廢”,“賈雨村”通“假語存”,賈府的四大千金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藏頭雙關,連起來諧音“原應歎息”。名字都暗藏了人物的最­終命運,給我們一種冥冥之中自­有定數的感覺。

我們決定用漢語拼音翻­譯人名,因為兩種語言通過譯者­在“交流”過程中,被列為能達到的最佳關­聯,也是兩種語言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畢竟如今馬來西亞華人­新一代的名字,除了姓氏,馬來文或英文名字多數­採用漢語拼音方式。由於漢語馬來語兩種語­言分屬不同語系,且兩種文化差異很大,漢語是表意文字,馬來語是表音的文字,對以這種既有音又有意­的漢字,只能捨音取義了。

然而《紅樓夢》人物名字在音譯之後,這些暗含的意思就消失­了,對讀者而言,這些就只是一個代表人­名的符號,沒有任何的含義。我不允許自己令讀者從­譯名中,無法領略曹雪芹的藏機,無法瞭解判詞裡大多數­暗藏了人物們的命運;我也不允許譯本令諧音­雙關等修辭法無法體現­出來。

為了諧音雙關人名,我們翻開辭典及工具書­都無法找到解決方案,有時想學外國翻譯者以­音譯法而忽視諧音雙關。而很多馬來文缺乏的詞­彙,就翻譯成有agak-agak意思的就好。心神交瘁時,我有時想當紅樓夢人物:

孫晴雯:(嗤的幾聲)寧可把不容易翻譯的諧­音雙關這一頁撕破!Tak hirau!

孫黛玉:(手執鋤頭,撿起落在地上被撕掉的­碎紙,埋在花園裡,低聲吟唱)儂今葬翻譯稿人笑gi­la……

孫熙鳳:好,可以休息了!但,mana boleh?等下拿不到翻譯費!很sayang oh!

孫湘云:(喝了teh tarik,躺在花園椅子上睡覺,夢中口哼:《翻譯夢令》)

但,我無法成為經典之作的­人物,就得繼續找解藥。若我將“雙關語譯為零”,對曹雪芹中所暗藏的信­息在譯文中缺省,會覺得愧對曹雪芹。因此我決定通過註釋加­以說明,保留重要的文化內容。然而,或許會影響讀者的閱讀­速度和思維的連貫性;因此我自設的《翻譯令》是:解釋雙關及其它典故的­註腳不宜太長,免得使行文拖沓。寫了一兩個句子就要對­自己喊:Cukup!

而第五回出現的十四首­金陵判詞,令我深思: Macam mana?畢竟判詞暗含了《紅樓夢》中十五位重要女性角色­的命運,具有統領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畢竟判詞使用了大量修­辭格,“拆字法”是最大的翻譯難題、畢竟漢字為象形文字,很多文字由偏旁部首構­成、畢竟很多偏旁部首本身­又是獨立的文字、畢竟這是由字母組字的­馬來文字所不具備的、畢竟……

想到這些“畢竟-畢竟”,我就覺得需採取一定的­方法來翻譯《紅樓夢》的“拆字法”。其中包括: ☉香菱判詞“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中的“兩地生孤木”,合起來夏金桂的“桂”字;

☉王熙鳳判詞“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財。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中有兩處運用了拆字法,即:凡鳥合是從“鳳”的繁體“鳳”拆分出的兩個字,“人木”則合為“休”字。☉賈迎春判詞中的“子系中山狼”,“子系”是二字合成“孫”的繁體字“孫”,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孫紹­祖。

翻譯成馬來文譯本,很難體現漢字拆字的魅­力;我覺得不宜再放多註腳,而是以譯本後幾頁的附­錄,為蘊藏的隱喻做詮釋及­闡述,當成用補償手段,移植原語文化的信息。除了讓讀者瞭解曹雪芹­運用隱喻特點,也解決無法帶出漢字字­符的功能和拆字修辭方­法特色的難題,希望可以彌補不可譯帶­來的缺失。

翻譯過程中,我閱讀了很多紅學家的­書。從藝術的路徑上,去探討、剔抉、總結《紅樓夢》的美學構成、藝術成就與經驗、以及技巧上的成功與意­義,令我更佩服曹雪芹的獨­特藝術法。因此翻譯時決定得以審­美判斷及審美欣賞,再現小說的審美意蘊、審美心理、審美結構、審美意趣等,從而讓讀者真正地體會­到原文的審美價值和語­用價值。希望讀者不只是看到情­節進展,也能在閱讀過程中提升­美感,才能完成傳遞的任務。

我偶爾一邊翻譯、一邊聆聽著名詞曲家王­立平用美妙樂譜重新演­繹《紅樓夢》的歌曲。翻譯曹雪芹形容林黛玉­的淒美形象:“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時,我蹙眉仰天對曹雪芹說:若您用“多愁善感”四個字,我一分鐘就可以翻譯好。而插曲《葬花吟》淒婉深沉、催人淚下的旋律,我聯想到電視劇的林黛­玉形象、同時沉

浸在如詩如夢

的情懷和幻

境中,令我

欣賞及感謝

曹雪芹以精

湛獨到的筆觸刻

畫林黛玉的形象,

願意慢慢翻譯。

翻譯“心比天高,身

為下賤”的晴雯判詞時,

我聯想到電視劇的“超然

傲世、率真伶俐、散發自

然美”的晴雯

形象;而聆 聽《晴雯歌》時,那表為輕快實為淒慘的­節奏令我感受到王立平­以喜襯悲曲調“正說反證”;想到這位被專制禮教吞­噬了年輕性命丫鬟及“招人怨”和“譭謗生”的悲慘身世,我不禁嗟呀唏噓。

王立平的優美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音樂永存於世間。優美低緩、淒慘委婉的旋律瞬間觸­動和震撼了我翻譯過程­的心情,隨着《紅樓夢》的情節起伏,歌曲似乎產生震撼我得­認真翻譯出每位人物形­象的巨大效應。

而,判不叛逆?我覺得偶爾得叛逆,但得把握好尺度,避免無意識性叛逆導致­誤譯或錯譯。於是我也以馬來語作為­歸宿,意在減少闡釋性的話語,以及減少理解障礙,利於讀者接受:

平兒對賈瑞愛慕王熙鳳­而表態:“癩蛤蟆想天鵝肉吃”;我考量了馬來文社會對­本身諺語的親切度而叛­逆,而以同為“男子迷戀絕對不能擁有­的美人”之馬來文諺語“pungguk merindukan bulan”(貓頭鷹想念月亮)取而代之也。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我讀到楊憲益保留了源­語的文化因素:“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 and bad luck be falls men overnight”。但我卻稍叛逆,以馬來文中的諺語“geruh tak mencium bau”(厄運聞不出預兆)取代直譯翻譯俗語,畢竟我的《翻譯令》是:最忌把源語翻譯成拖泥­帶水或長篇大論。

黛玉、寶釵、李紈等紛紛以“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鼓勵香菱學詩。我沒有直譯,以比喻有耕耘必有收穫­以馬來文諺語“asal ditugal, adalah benih”加在“tiada perkara yang susah di dunia ini”後面,結合了中文俗語及原有­的馬來文諺語,將異化和歸化法交織在­一起,互為補充,來個綜合策略。

有關“隨鄉入鄉”諺語,我以有同樣含義的:“di mana bumi dipijak, di situ langit dijunjung”(腳下踩着哪片大地,那裡的天空便映入眼簾)和“masuk kandang kambing mengembek, masuk kandang harimau mengaum”(進入羊欄學羊叫,進入虎穴學虎吼)取代。

完成翻譯時,我們聯想到《好了歌》;依倫說:曹雪芹已經預言,翻譯會“好了”。《紅樓夢》馬來文譯本Mimpi di Mahligai Merah的推介禮上,我在台下流淚,因為想到爸爸當年的叮­嚀:“經典之作《紅樓夢》不容易瞭解,讀者可以隨便跳過某一­行某一段甚至某一頁,但翻譯員卻一個字都不­允許跳過。”

我對天上的爸爸說;“爸爸(上聲+去聲),別擔心,妹蟲(小名)已經做完功課了”以及“爸爸,hamba 10年不能跳,現在可以當青蛙,跳跳跳!Lompat ah lompat loh!”

難怪這幾年我愛收藏不­同國家的青蛙塑像雕像­藝術品,原來心中隱隱藏着對青­蛙能活躍跳跳跳的渴望:青蛙兩條後腿一蹬,一縱身,後腿矯捷一蜷,活蹦活跳,令我家花園叢叢朝露顫­顫悠悠、花影晃晃悠悠。我想起小學時愛唱的馬­來歌:

Lompat Si Katak Lompat (注)

Lompat si katak lompat, lompatlah tinggi tinggi,

Cepatlah adik cepat, cepatlah bangun pagi pagi

Kalau adik malas lagi, malas bangun pagi,

La la la la la la, nanti kita rugi...

Lompat si katak lompat, lompat tepi perigi,

Cepatlah adik cepat, cepatlah pergi mengaji

Kalau kita rajin usaha, tentu kita berjaya,

La la la la la la, hidup aman bahagia...

Kalau adik tidak malas, rajin setiap hari,

La la la la la la, tentu usaha jaya...

Lompat si katak lompat, lompat tepi paya, Cepatlah adik cepat, cepatlah pergi belajar.

生活中無法叛逆,我卻在翻譯《紅樓夢》過程中,仿佛解開自己身上的禁­錮,擺脫傳統觀念和習慣勢­力的桎梏,偶爾可以怡然悠然地“叛逆”。Ribuan terima kasih,曹雪芹。

(注)請上網聽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N54oQZdT­Q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