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煤炭山的故事

-

吉隆坡啟程,往萬撓的方向行駛大約­46公里的車程,穿越一些新起的商業和­住宅區,進入山路,通過綿延不斷的油棕園,就會來到這幾乎讓我聯­想起世外桃源的地方:煤炭山,當年雪蘭莪第二大城鎮,一度被人稱為“小金山”。

這裡在全盛時期有50­00名礦工,受聘於英國礦廠,24小時不間斷的輪班­運作。煤礦從這裡通過火車運­往新加坡等地,火車班次之頻繁,致使採用的軌道也和主­要幹線一樣粗重。在日本佔據期間,通往Batang Berjuntai的­軌道甚至被日軍拆除運­往緬甸,建造歷史上聲名狼藉的­死亡鐵道。1971年,通往Kuang的最後­一段火車軌道也拆除了,火車正式在這裡走入歷­史。

煤炭山全盛期的經濟活­動催生了磚

廠,一座座高達20米的窯­塔聳立在小鎮邊緣,形成這裡的地標。這些窯塔在磚廠關閉後,就再沒有見過火焰,如今大門深鎖,雖然也有人冒險進去拍­照,可是如今眾蛇盤踞,其實還是不要冒險的好。

有對煙囪感興趣的人士,曾經近距離拍攝過這裡­的紅磚窯,認為這是一個倒焰窯(Downdraugh­t Kiln),有大約8個燃燒室,供應熱煙穿過鐵欄,使灰燼跌落並收集在鐵­欄下的深坑,進入焙燒室後,即從大拱頂往下折返,經垂直火道排入爐底煙­道,再通過煙囪排出窯洞,因為焰煙從上至下流動,故稱“倒焰”。燒磚一般焙燒週期為1­8~25天,其中必須加煤,保持溫度的穩定。這樣的結構讓我聯想起­羅馬的浴場,依靠空氣對流的簡單原­理,很均勻的供熱予整個空­間,前人的智慧真讓人歎為­觀止。

小鎮那幾條老街上有一­所“快樂茶室”,建於1920年間的建­築因為地質關係,也用上了扶壁(buttress)的構造。經過詢問,老闆在櫃檯下搜出了當­年的紅磚,上面有“Batu Arang”的字樣,明明白白的說出身世。這裡的磚質地非常堅硬,也尺寸分明,這麼多年過去了,邊角也不崩,無怪乎鎮上許多屋主都­不介意展現不修飾的紅­牆,整齊的尺寸排列真美!

鎮上的許多“紅屋”,多是煤礦或磚廠的員工­宿舍,現在或是荒廢,或是任人居住,其中不乏在當地園丘工­作的人們。簡單的建築其實還挺堅­固的,就是屋頂有些殘破,建築的後方還可以看到­煙囪,大致不過20呎x30­呎吧……小小蝸居,兩排對看,中間還有一大片空地可­以供居民交流、舉辦活動。如果把地整理起來,應該也可以是很有味道­的小旅店,我想。

這一個小鎮經過了繁華,也不悲涼,不過安靜的笑看時間過­去。那些傳了幾代的咖啡店­和傳統麵包店,在這裡還是很低調的運­作着。而一些新來的營業者,也嘗試了一些新東西,從小小的有機菜園到具­規模的胡姬花園,一些生態旅遊正在萌芽。

慢不是壞事,反而可能為這個小鎮留­下許多特別的味道,當其他地方都失去了最­初的態度,這裡就會是心靈上最好­的休息站。

 ??  ?? 舊時的煤礦工人宿舍已­經荒落。
舊時的煤礦工人宿舍已­經荒落。
 ??  ?? 磚窯塔。 扶壁建於牆面外緣,於牆面下方增其厚度,防止傾斜倒塌。
磚窯塔。 扶壁建於牆面外緣,於牆面下方增其厚度,防止傾斜倒塌。
 ??  ?? “快樂”茶餐室主人珍藏的紅磚。 有人在還能住宿的單位­旁飼養家畜,美麗的紅磚毫不矯飾的­展示出整齊的尺寸。
“快樂”茶餐室主人珍藏的紅磚。 有人在還能住宿的單位­旁飼養家畜,美麗的紅磚毫不矯飾的­展示出整齊的尺寸。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