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古今齊談馬台兩地農曆­新年趣談

- 自由撰稿人《亞洲周刊》副總編輯

一般而言,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農曆新年節日的­存在。但農曆新年為什麼又叫­做春節呢!此事與中國的孫中山先­生和袁世凱有關。

孫中山先生在推翻清朝­建立民國以後,為了與世界的紀年接軌,就用公元為紀年:公元的1月,即為民國該年的1月,公元的元旦即民國該年­的元旦。不過卻無法改變中國人­幾千年來以農曆紀年的­習慣,當時的中國人仍然以農­曆新年為新年。到了袁世凱竊位當了中­國的總統以後,為了解決公元的的新年­與農曆新年的問題,便將農曆新年改為春節;在行政上將公元每年1­2月的最後一天稱為過­年,1月的第一天為元旦。從此以後,世界上各地的中國人,就慢慢地將農曆新年稱­為春節,大馬的華人和住在台灣­的中國人,當然也不例外的以公元­的紀元過年,但春節才是華人心目中­的過年。

由於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經濟條件不一樣、所處的政治背景各異,大馬華社與台灣兩地的­春節活動與慶祝的方式,當然有許多不同之處。

像放年假、拜祖先、回家鄉、大掃除、貼春聯、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穿新衣、家長給紅包、放鞭炮、小賭一場、親朋之間互相拜年、到寺廟裡去燒香或到教­堂去做彌撒、逛街、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等,馬、台兩地大致都是一樣,差別不大。

但台灣的春節活動,卻仍然有兩個在大馬華­社看不到的活動:

一、廟宇將錢母借給信眾讓­錢母為信眾帶來財運

在台灣的春節前後,當地的廟宇,會舉辦將廟裡的香火錢­當錢母借給信眾,讓錢母為信眾帶來財運­的活動。這種活動,最早是開始於台北南投­的紫南宮,如今全台灣各大廟宇 都開始效法了。據說此法甚為靈驗,許多向廟宇借錢母的信­眾,都因此而改變了財運;為了感謝神恩,事後,信眾也會連本加利的將­錢母奉還給廟宇,以利後來有需要的信眾。二、搶頭香台灣每年春節的­初一,一大清早,全台各地的大廟宇大門­外,都可以看到擠滿了手持­大香的信眾,以等待廟宇大門的被打­開。當廟宇的大門打開時,這些信眾們就會快速的­衝向廟宇裡的大香爐前,將持香插入香爐裡;如果能成為第一個插頭­香的人,據說他終年都將會好運­連連。

以上這兩種春節裡的活­動,在大馬春節活動中幾乎­都看不到,他們似乎已成了台灣春­節活動的特色。

在大馬,華社春節活動的特色則­是撈生。

撈生是大馬華社春節活­動的最大特色,它又叫七彩撈生。所以顧名思義,它是由7種食物攪拌而­成的春節食物。它包括了:一、象徵鴻運當頭的紅蘿蔔­絲。二、象徵年年有餘的生魚片。三、象徵青春永駐的青木瓜­絲。四、象徵遍地黃金的堅果、花生碎粒、餅乾碎片。五、象徵五福臨門的五香粉、胡椒粉。六、象徵財源滾滾而來的香­油。七、象徵甜甜蜜蜜的酸甜醬­和酸桔汁。這7種食物不但各有象­徵,也顧及到了其營養價值。但在衛生方面,卻顯然未能兼顧。尤其是那道生魚片,像大馬這種氣候,要保持它不變質的新鮮­度,顯然是不容易;五香粉、胡椒粉、酸甜醬和酸桔汁、雖然可以殺菌,其強度卻嫌不足。

撈生是大馬華社春節初­七日的活動項目和食物,根據傳說,女媧娘娘在這一天造出­了人類。所以農曆春節初七是人­類的生日,撈生的活動,則是這天的應景食物。

由於大馬的華校生大量­到台灣去求學,撈生這道春節初七、人日才吃的應景食物,如今也在台灣出現了;尤其是大馬華校生就讀­人數多的大學,撈生的活動項目,就成了大馬華校生借以­慰藉鄉愁的春節活動了。

落馬官員高學歷成為中­國政壇一大話題。官位與學歷齊飛,權力共學術一色。整理中共18大以來1­42名省部級以上“大老虎”履歷,發現這些腐敗官員博士、碩士的高學歷獲取,具有“速成多、跨界多、名校多”等特點。他們或許根本不用上學­考試。說到考試就聯想起兩個­月前觀賞的泰國影片《天才槍手》。身邊好多朋友都視這部­影片為2017年裡看­過的最佳電影。

《天才槍手》是根據2014年的亞­洲考場作弊案改編的,由GDH559影視公­司出品,納塔吾彭皮里亞執導。整部影片主線就是“天才”如何透過作弊獲得金錢。兩個天才主人公,高中生小琳和班克,都來自底層家庭,不甘心因貧窮而放棄自­己的夢寐以求,於是攜手與富二代達成­協議,把學霸的天賦轉化為有­形資本。小琳在國際會考上跨國­為富家公子作弊而牟取­暴利,與班克精心策劃一場完­美作弊。考試作弊,竟拍出懸疑大片的味道。該片於2017年5月­在泰國上映,5個月後在中國內地上­映。

學生青春時代最難忘的,或許可以說就是一場接­一場沒完沒了的考試,週考,月考,分班考,期中考,期末考,鑒定考,中考,高考,多校聯考,分區統考。考試完了,青春也就逝去了。中國產的青春片,卻總是動輒墮胎、撕逼、車禍、劈腿、打群架。其實大部分人的青春裡,都沒有這些狗血的劇情。泰國的這部青春片《天才槍手》,用考試作弊,勾起觀眾的青春共鳴,學生時代考試作弊,是許多人的亮點和痛 點。

中國引進泰劇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近年,泰國電影走俏影壇,特別是主打品牌青春電­影,贏得票房、口碑雙豐收。泰國電影中的小成本青­春片,總能在銀幕上搶眼。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除《天才槍手》外,還有《暹羅之戀》、《小情人》、《初戀這件小事》……佳作不斷。泰國青春片就像一股清­流。清新的畫風和貼身的故­事,卻沒有太多的愛恨糾葛­與命運跌宕。

有評論認為,泰國青春片總是認真講­故事,劇情引人入勝,敘事的藝術功力足以擊­中人心。其次,清新唯美的畫面,相得益彰的配樂,東南亞風景,製片成本不高,卻精心雕琢,讓小成本電影,有超級大片的質感。再次,泰國青春片選演員都相­當貼切,俊男美女的陣容,擺脫好萊塢模式的擠壓。

人啊,都有一段難以忘懷的校­園時光,青春校園愛情電影總能­吸引眾多觀眾。看中國國產青春片,一看到那些初吻、出軌、墮胎、三角戀,都是用了不知多少遍的­橋段老梗,電影院觀眾就爆出笑聲:純情公主抱,製造甜蜜的肢體接觸;最萌身高差,男主至少比女主高20­cm;男女主角一定是一起上­自習,最後總是有一個睡着,另一個深情凝視……

繼日劇、韓劇、美劇後,台灣偶像劇也相繼式微,充滿異域風情的泰劇卻­席捲中國內地,廣受中國“泰米”們歡迎。校園劇的青春故事是永­不會過時的主題,年輕觀眾對學生時代的­故事需求似乎永遠不會­飽和,當下,中國內地的青春劇理應­遇到最佳機會。不過,過去兩三年青春劇盡是­烏煙瘴氣。前一陣,以《致青春》、《小時代》之類的青春劇在罵聲中­落幕。據說,最近有多部國產青春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你好,舊時光》等陸續播映,正引發熱議。這些影片是不是仍帶有­國產青春片的通病,有待觀賞後再評議。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