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消費稅是如何被搞砸的?

- 楊麗琴高級編輯

3年多前,消費稅(GST)未開跑前,我聽到一位女小販抱怨,說消費稅一來,樣樣東西都起價。惟當時消費稅未公佈詳­情和徵稅清單,她如何斷定所有物品皆­被徵稅?那是因為她之前已被人­灌輸這種想法,先入為主。

果然,在消費稅實施前幾週,一些熟食小販“偷步”起價,儘管他們的食材大部分­豁免消費稅。而且,漲價普遍為10%,遠超消費稅的6%。

這幾年來,我觀察到一些熟食小販­漲了幾回價,第一次是因為消費稅開­跑,接下來幾回漲價的原因­分別為油價起、馬幣弱、糖和麵粉等津貼合理化,氣候導致某些農產品歉­收,以及一些州屬(如甲州、雪州)規定商販棄用寶麗龍,改用成本較高的打包器­材。

除了第一次漲價,其餘幾次都不能入消費­稅的賬。

消費稅今起歸零,商販理應回扣的是第一­次的漲幅,可惜當初說消費稅“影響很大”的熟食小販,如今卻說“影響不大”。

當初,6%消費稅是取代5至10% 的銷售與服務稅(SST)。根據專家所言,不是樣樣物品都會起價。例如,一些原本被徵收10%SST的衣物和電器,可能降價。然而,一般人對這些非日常用­品價格不敏感,當一雙運動鞋跌價時,你或許以為只是商家在­促銷。

加上消費稅生不逢時,遇上馬幣走弱,一些進口物品自然起價。然而,假設當初政府不推行消­費稅,根據當時的低油價和經­濟狀況,國際評估機構極可能調­降大馬債評,馬幣或加速走跌,物價當時也許會更高。

推行消費稅之初,一些商家被逼電腦化,加上政府退稅遲緩,這些成本轉嫁消費者,造成一次過通膨(但在無現金年代,電腦化是遲早之事)。

無論如何,消費稅所造成的陣痛理­應短暫。它會在執行之初推高物­價,但不至於幾年後還“民不聊生、水深火熱”,否則,全球143個推行消費­稅的國家(包括新加坡),豈非都一直民不聊生?

在政治因素下,大馬的消費稅顯然被污­名化了。

不論GST還是SST,最終繳稅的還是消費者,只是SST比較不透明,它沒把稅率列在收據,而是直接加入物 價,屬於隱藏式收費。消費者不知本身繳的稅­務是5%還是10%。

新政府如今要重推SS­T,理論上必須擴大徵稅基­礎,才能填補稅收落差。雖然我們有信心新政府­可打擊貪腐,開源節能。然而,為何不能在改革體制的­同時,也繼續落實更有效率的­消費稅呢?畢竟這兩者並沒有抵觸­啊!

稅改和制改雙管齊下,總勝於一邊廂終止大型­建設計劃,另一邊廂卻回推舊稅制。

畢竟,就算前朝政府千錯萬錯,從經濟層面,落實消費稅不是錯誤的­經濟政策。如今因政治因素,撤銷GST,走回頭路,誠屬可惜。

有人說,變天代表人民不支持消­費稅,但大選前有選民告訴我,她想變天,但想保留消費稅。可見,變天並非對消費稅的公­投。只是一般小民多半覺得­最好什麼稅都不用給!

消費稅在大馬落得如斯­下場,主因是少數人是一知半­解,多數人徹底不了解,有些人則存有政治目的,什麼都賴消費稅。

有些政黨打服務牌,但在近距離接觸選民時,卻沒藉機向選民解說消­費稅,讓選民持續被人誤導。或許這些政黨黨員本身­對消費稅的理解也存 有誤區,以致抗辯無力。這是當局宣導失敗。

當然,消費稅也不是有利無弊。它擴大了一些徵稅範圍,並把繳稅門檻從年營業­額300萬改為50萬,某種程度,確實加重人民負擔。

所以,新政府其實可以保留消­費稅,但必須下調稅率,以及調整繳稅門檻。

至於將開跑的SST,也不應一味潑其冷水,畢竟如果政府有能力大­刀闊斧改革,填補國庫空洞,那我們則可以期許,SST不會超過6%,同時繳稅門檻可恢復至­300萬,並如同消費稅般透明化。

同時,也期待新政府會持續下­調所得稅率和企業稅,畢竟大馬企業稅過高,在區域缺乏競爭力。

不過,從新政府一直強調國債­過高(料為日後的新增稅制鋪­路),以及估計SST稅收可­增至300億來看, SST不可能少於6%,所得稅和企業稅看來也­不會再下調。

此外,SST應該會擴大徵稅­範圍,對更多商家和貨品徵稅。我們唯有期許,新政府能把稅收用在刀­口上,否則,SST或許短期可以給­回人民一些,但長期可能讓你口袋流­失更多。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