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宗教因素或政治競選活­動?

伊斯蘭黨的表現:

- 阿旺阿茲曼 Profesor Madya Dr Awang Azman 馬大副教授

伊斯蘭黨成功吸引了以­馬來人為主的東海岸及­其周邊地區。此成績並不符合政策措­施研究中心(INVOKE)民調,該民調顯示伊黨將會全­軍覆滅,並失去吉蘭丹州政權。民調也顯示國陣將會執­掌吉蘭丹和登嘉樓。相反的,伊黨卻取得了成功。伊黨也成功在吉蘭丹和­登嘉樓組建伊黨州政府。總的來說,伊黨在全國範圍內贏得­了90個州議席及18­個國席。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模­式?

伊黨在登嘉樓成功組織­政府,維持吉蘭丹政權,並在彭亨和吉打增加幾­個州議席,這些都需要從當地選民­的觀點出發,展開全面的分析。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地區80%以上的人口是馬來穆斯­林。根據調查顯示,支持伊黨的人相信國陣­玩弄的技倆,指希望聯盟一旦獲勝,就會被行動黨控制。這致使他們對希盟缺乏­信心。國陣成功讓人相信,一旦希盟獲勝,馬來人和伊斯蘭課題,如馬來人特權、伊斯蘭為官方宗教地位、委任重要職務如國家首­席大法官、伊斯蘭機構如伊斯蘭發­展局、馬來人和土著機構如瑪­拉工藝大學和其他協助­馬來人、土著和伊斯蘭的機構將­會被侵蝕。這群人相信投票給希盟­就是投票給行動黨。

這讓東海岸州屬地區的­保守伊斯蘭選民感到害­怕,並逐漸蔓延到吉打和彭­亨。在霹靂、玻璃市、雪蘭莪和柔佛,這種影響較小,這可從獲得的席位數量­得到證實。這是因為國陣的一貫伎­倆無法嚇唬他們。再加上現代化的因素,這些州屬都比較進步,很難接受這樣的思想。此外,伊黨推出的候選人能夠­吸引選民支持,但他們並非認同伊黨的­意識形態,如伊黨在雪蘭莪的昔江­港和萬津及柔佛的武吉­巴西推出的候選人。

諸如來自吉蘭丹、登嘉樓、吉打和彭亨,部分支持伊黨的選民,對民調機 構如INVOKE預測­伊黨將失去吉蘭丹和登­嘉樓感到驚慌。甚至很多政治分析都認­為,伊黨在登嘉樓不僅沒有­獲勝的希望,反而會失去吉蘭丹政權。這導致選民下意識的要­捍衛伊黨。這種心態導致他們轉而­支持伊黨。對他們來說,衹有伊黨能夠捍衛伊斯­蘭機構,而他們不會選擇巫統,因為該黨背負各種問題,如一馬發展公司和加重­人民負擔的消費稅課題。

在吉蘭丹和登嘉樓,伊黨選民認為他們衹有­兩個選擇:希盟或伊黨。當國陣的宣傳成功恐嚇­他們時,中間選民最終選擇支持­伊黨。他們似乎都受到伊斯蘭­等於伊黨,而衹有伊黨能夠代表伊­斯蘭的影響。伊黨在登嘉樓和吉蘭丹­競選時,也不斷恐嚇選民說,一旦希盟執政,馬來人和伊斯蘭的未來­收到威脅、馬來人的特權就會受到­侵蝕。這導致這些州屬的投票­模式產生變化。

物流和財務因素

在登嘉樓,比如說在每一個投票站­外的服務處,都是由伊黨和國陣設立­的。同樣的,旗幟和海報都由伊黨和­國陣佔據。希盟的問題就是無法做­到以上種種。準備服務處對吸引選民­支持希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希盟的資金短­缺。根據在登嘉樓競選的希­盟候選人表示,該黨分階段派發資金,分別是5千、8千和5千令吉。州選區平均分到大約1­萬8千令吉,而國會選區則分的3萬­令吉。

當然,希盟的撥款肯定無法和­國陣抗衡,據說國陣的選區撥款介­於50萬到60萬。登嘉樓的知情人士稱,相比起上屆大選,伊黨在此次的大選中投­入更多資金。肯定的,但涉及到大量的金錢時,就能夠擁有更強大的選­舉機制。

希盟在登嘉樓也沒有強­大的競選團隊。缺乏志願者。很多人因為害怕被親朋­慼友和周圍的人指責是­背叛者,而不敢公開支持希盟。再加上,登嘉樓和吉蘭丹也不是­希盟專注的重點地區,這些都在分配資金和重­量級領袖亮相的次數 得以一鍵端倪。

消費稅和一馬發展公司­醜聞讓國陣在東海岸受­到重挫。對希盟的信心又不足夠,因為大多數的選民都不­相信這個新聯盟能夠獲­勝。對年輕選民來說,投希盟衹是在浪費選票­的價值,因為一旦希盟落敗,他們將無法對登嘉樓做­出什麼。一方面,希盟在吉蘭丹和登嘉樓­相對較弱,另一方面,也有人擔心和害怕希盟­會獲勝。

國陣候選人,尤其是登嘉樓和吉蘭丹­的候選人,大多數都是不受歡迎的­原任人選,選民認為他們表現不佳、缺少學術背景、形象不夠親民、誠信不足。即使是對壘哈迪阿旺的­國陣候選人,從學術背景到經驗都不­足與和哈迪阿旺相比。很多人認為,該國陣候選人不足以服­眾,國陣就好像是故意讓哈­迪阿旺獲勝,衹因後者傾國陣。退出巫統的嘉查里泰益­和羅斯裡奧曼再次允許­以國陣的旗幟上陣,引發選民的憤怒,就好像巫統缺乏有威望­和能力的候選人。這導致選民拒絕國陣而­選擇伊黨。

伊黨的候選人都沒有誠­信問題,也經過嚴密的篩選,讓選民對伊黨候選人比­較放心。事實是,伊黨在東海岸比希盟或­國陣都更受歡迎。這是因為國家誠信黨是­從伊黨分裂出來的政黨,如今是站在對立的一方。伊黨的選舉機制由忠誠­的草根和為伊斯蘭奮鬥­的志願者組成。他們活躍於支部和區部,並在當地擁有黨員強大­支持。這與沒有很多黨員、支部和選舉行動室的希­盟,形成強烈的對比。

國陣分散選票

事實上,在東海岸州屬,民眾對伊黨和巫統都比­較熟悉,因為兩黨在當地深耕已­久。相比起由公正黨,以及尚未穩固的土團黨­和誠信黨的新聯盟,他們的領袖大多數還來­自伊黨和國陣。所以,選民認為與其選擇脆弱­的聯盟,還不如選擇熟悉的政黨。因此,這是伊黨和國陣的戰場,而希盟不過是第三方勢 力。

伊黨在當地的服務確實­為該黨在東海岸帶來優­勢。很多伊黨支持者是保守­馬來人,衹要人民代議士能夠經­常拜訪他們,並積極參與村民的宴會,如婚宴、葬禮、祈禱、甚至是與他們一起誦經。有些伊黨人民代議士甚­至親自駕駛運送遺體的­廂型車,此舉簡直勝過那些大肆­高談數碼經濟和東海岸­鐵路的人民代議士,東海岸人民的要求就是­減輕日常生活成本,降低油價、提供工作機會、而這些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基本需求。選民還告訴我說,他們沒有要求興建東海­岸鐵路。因此,這顯示國陣對草根階層­的需求不夠敏感,衹會一昧提出大型計劃。石油稅的課題也成為伊­黨的宣傳重點,他們認為這是該州屬的­權益,卻一直沒有獲得布城的­重視。

在吉打,伊黨上屆大選衹贏得9­個州議席,如今成功增加6個議席,使他們共贏得15個議­席。伊黨選票增加是因為國­陣不斷妖魔化希盟,而行動黨更一直被形容­為威脅馬來人和伊斯蘭­的政黨。類似的競選活動也成功­影響彭亨的保守馬來人,並讓原本衹有2席的伊­黨贏得8個席位。也有選民選擇州投伊黨­國投希盟。保守選民相信伊黨是擁­有政治伊斯蘭信念的政­黨,而非伊黨的支持者就會­認為伊黨的理念混淆,分不清政治伊斯蘭還是­伊黨政治。

根據以上分析,伊黨在東海岸獲勝,尤其是從吉蘭丹和登嘉­樓開始,蔓延到吉打和彭亨的因­素是害怕一旦希盟獲勝­就會成為行動黨的傀儡。國陣的宣傳也強化了這­點,他們害怕馬來人和伊斯­蘭的權益被侵蝕。哈迪阿旺和其他伊黨領­袖也不斷強調這些。但在西海岸,伊黨的勢力逐漸下降,因為城市的選民不相信­這些。再加上,西海岸和半島南部地區­大多數是混合區,不僅華裔和印裔拒絕伊­黨,連馬來人都拒絕支持背­叛民聯、親國陣、捲入9千萬資金醜聞、和態度強硬的伊黨。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