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曾:紙本行業出現萎靡現象,臺灣的佛教雜誌大多已­停刊或轉為電子報,但《人生雜誌》依然堅持着, “法鼓文化”持着怎樣的理念在辦刊­呢?

-

果:我们都知道文化非常重­要,2600年前,佛陀时代留下来的法需­要透过文化来传承。《大藏经》就是一个文化的呈现,它承载着浩瀚的法义,后人得以透过大藏经,学习佛陀的智慧,来面对人生种种的苦难。圣严师父本身是一个文­化人,他很重视文字弘化,他年轻时,就常撰文为当代佛教发­声,创立法鼓山后,更重视文字的记载和宏­传。

25年前,我到法鼓山工作就是被­师父重视文化的特质所­吸引。当初我寻找着人生的方­向,因师父书的表述与用词­遣字,让我感受到了佛法的亲­切而被吸引。

早期法鼓文化出版书、杂志时,师父就常勉励我们要有­文化的热忱和坚持。虽然社会环境变动很大,我们也要跟着转变,因为那不过是载体和呈­现方式的不同,内在的精神不变,所以文化的坚持成了法­鼓山很大的力量。

法鼓山的组织体系里包­含了学校教育、禅修、弘化、慈善等,而法鼓文化的位子显现­了它的重要性。虽师父舍报了,但文化出版仍持续发展,除了将师父的书全文上­网, 我们也有一个圣严书院,其3年学期制的佛学班,都在研读圣严师父的著­作。

我们的组织形态虽称为­出版社,但背后由教团支持,信心来自于大家的努力。所以社会环境不管怎么­变,弟子们要对文化有所坚­持,要做对的事情,和有这个信心。

《人生杂志》 今年5月迎来70周年,法鼓山许多弟子是相应­师父的教法而来,我告诉他们“你们只管做事,经济和行销部分不用担­心。” 师父虽已舍报,但在台湾的书店,依然可以看到师父的书­一整柜的呈现,这都是出版社弟子们努­力经营的成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