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團圓享受真正──生命教育家中開始

-

有个年轻家长,长期出差在外,许久以后回家,女儿看到竟然大哭,也不肯让他抱,他沮丧说:“如果是这样,我忙碌打拼赚钱又有什­么意思呢?”

于是,许慧敏牧师把这本书——《团圆》——介绍给他。有趣的是,这是一本我们以为的“儿童绘本”。《团圆》故事的主人公,有着和那年轻人一样的“遭遇”:农历新年到了,从外地回家的父亲,“迎接”他的是陌生恐惧大哭的­女儿,认不得那留着一大把长­胡子的爸爸!可是,爸爸给她带回来礼物,又带她去理发,一起搓汤圆……慢慢的,女儿觉得“爸爸越来越像以前的爸­爸了!”

看完绘本,年轻爸爸悟出道理来,他必须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他决心调整工作时间,修复亲子关系。他对太太说,以后我俩视频时孩子也­要一起,让孩子看到爸爸!慧敏牧师说,这就是一场“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对象不分年龄

“生命教育”的对象群体大人小孩都­合适,而且能够“随时随地随处”取材,成为教导。第一次接触这概念,慧敏还在念神学,她参加文桥传播中心第­一届生命教育培训。她开始反思,所谓“教育”是否纯粹是“学校里的教育”?忆起儿时, “教育”自己最多的,倒是读书不多、一生用劳力生活的小贩­父亲——如果慧敏做错什么,父亲不打,却说一个故事,然后叫她站一边去,直到想清楚了就可以去­睡觉。这是一个传统父亲不传­统的教育,慧敏牧师说,当时她不知,这,就是生命教育啊!

后来慧敏毕业成了牧师,一直积极推广生命教育。她坚持教育不只是学校­老师责任,更应从家里开始。她也认为,一个牧师应该就是所在­社区的牧师,于是把绘本(生命教育非常好的辅助­材料)介绍社区的居民。她请来文桥传播中心儿­童部主任导读绘本,长期合作接洽,她也加入文桥义工团队。2019年,她正式卸下牧职,成为文桥生命教育推广­人之一。

文桥生命教育义工团队­有约150名义工,每星期或每月,进到全马各地62间学­校,对着一班级,或者一个礼堂的学生导­读绘本,从故事中探讨“天”(人与造物者的关系)、“人”(人与人的关系)、“物”(人与环境的关系)、“我”(人与自己的关系)4个面向,塑造品格,培育健全生命。基督教提倡的生命教育,同时注重信仰区块,让教育不仅停留在提升­知识,更着重在孩子的身心灵,让他们真正健康成长。

慧敏牧师走访学校多年,一个“都是我的错”男孩叫她印象最深刻。慧敏第一次踏进小男生­的班级,他就从座位站起,径自走出班级。男生说: “反正最后我就是会被叫­出去的……”小男生在班上极不受欢­迎,同学都说他是坏孩子,集体霸陵、排挤他。慧敏听了,把心中那一团难过按压­下去,温柔告诉他回到班上,因为今天老师是来给大­家讲故事的!讲故事时,同学指控、投诉他的声音仍是不断……

后来一次,慧敏牧师因故没有去讲­故事;另一次则临时收到通知,要给礼堂另一批学生讲­故事,连续两次没有进小男生­的班级。从校楼远远望见往礼堂­去的慧敏,小男生跑了下来,问:“老师,你是不是从此不要进我­们的班了?是因为我吗?”

家庭联系需要用生命去­回应

原来整个班的同学,都说“因为你坏,所以许老师不要进班!”她一番解释,才息了误会。后来再见他,他说要转校了——这是学校多次的要求。他解释,知道父母要离异,但不晓得处理,才会在班上频频有“小动作”。

慧敏牧师又说了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的案例——母亲节教学生自制母亲­节卡,大家兴致勃勃动手动笔,其中一个学生却只愣着。她问这孩子要给妈妈画­什么?结果周遭同学都说“老师,他没有妈妈的!”这个孩子,头垂得更低了。慧敏牧师借此纠正——他是有妈妈的,只是因为有些事情大人­没法处理,暂时分开住了。最后,孩子把卡画给了爸爸。

一个五十多人的班级,学校老师难以兼顾,纵然孩子把口张得大大­地在呐喊、求助,也没人听见。慧敏牧师说,孩子们需要管道、出口,而生命教育就是一个管­道——让紧凑压力的学校教育­体系里,有一点缓和喘息的空间,叫学生不仅能“吸收”知识,也能“表达”心声。

有时,学校老师希望义工选取­特定主题绘本,针对班上最近发生的事、某学生调皮捣蛋等,来一场“即时教育”。但慧敏牧师认为,这样的方式太刻意,加上教育是长期过程,不能揠苗助长。这事上,父母责任也很重要——师生关系始终不如父母­与孩子亲密,父母理应有更好机会,随时把握教育时机。例如:令父母闻之尴尬的“性教育”,从替宝宝洗澡时就可开­始——教导孩子身体部位;又或孩子从电视节目看­到男女亲嘴,父母便可解释——他们是夫妻所以可以亲­嘴……等等。

华人农历新年,也是教育的好时机。慧敏牧师还是孩子时,家里新年总是热闹非凡,亲戚大人小孩能坐满四­五张桌子。这好几十人中,总会有个人发号施令,分配工作;而长幼座次有序,让她从小知道长幼尊卑。然而,现代人家庭单位小,这样的画面也鲜见了。取而代之,新年聚会里每个人低头,指头在长方块上滑动,向电子时代俯首,流露生命交流的贫瘠……

“教育,并不是单单你做了坏事,我要教你;许多时候,一个家庭的联系,是需要成员们用生命去­回应的,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慧敏牧师放缓了语调说­的。像《团圆》故事里的爸爸和女儿,需要陪伴、沟通、交流,疏远的关系一点一点重­新连接,最后修复;我们也一样,而且从日常就能开始。

 ??  ?? 许慧敏牧师。
有意邀请文桥传播中心­生命教育义工团队,进入校园导读绘本,请联络: 017-679 1390 (陈仰芬老师);016-343 4452 (许慧敏牧师)
许慧敏牧师。 有意邀请文桥传播中心­生命教育义工团队,进入校园导读绘本,请联络: 017-679 1390 (陈仰芬老师);016-343 4452 (许慧敏牧师)
 ??  ?? 《团圆》绘本封面。
《团圆》绘本封面。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