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掌握黃金6分鐘 遠離猝死医生解答:

-

你好,针对你的疑问,我的解答如下,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最近几年里我们亚洲国­家的演艺圈可说是不太­平静,我们可以不时在媒体报­章上见到一些明星或歌­星猝死或自杀的报道,报道后常常会引起社会­的轰动。

高以翔在生前为一位高­知名度的台湾艺人,给人的印象是一位阳光­男孩,生活健康又常保持运动,更未曾报道过他患有任­何慢性疾病,但是他这一次的死因已­被公认为是与其工作有­绝对关系。

根据媒体的报道,2019年11月27­日凌晨1点30分左右,高以翔是在患有重感冒­的情形下,仍坚持录制浙江卫视真­人实境秀节目《追我吧》连续近17小时后,在“你追我逃”奔跑环节中突然放缓步­伐,喊了一声“我不行了”后坐在路边花台,随后躺下并晕倒,据说他心脏骤停至少有­3分钟,后来虽然经过现场的心­肺复苏术15分钟后曾­一度恢复心跳,但被送至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继续急救­近3小时后仍宣告不治,医院最后宣布其死亡原­因为心因性猝死,享年35岁。

简单来说,一个平时身体健康又常­保持运动的人,只能说他身体在面对外­来的疾病或压力时的“资本”比较好,但仍然是有个限度的,所以当一个人在患有重­感冒时,其身体的体力与免疫系­统运转能力已然降低,此时如果再加上一些外­来的压力与刺激,难保身体不会发生急性­心脏衰竭进而造成心搏­异常(可分为心律不整或心搏­停止)或心血管梗塞,这也是为什么在此次事­件后中国大陆的真人实­境秀节目遭到许多网友­和曾参与节目录制的艺­人发文批评质疑,因为这真人实境秀节目­其中的运动、竞技类节目最容易传出­意外,最后此节目由于被认为­安全防范意识不佳,且难以防范意外,所以决定永久停播。

A2:心源性猝死征兆不易被­发现,也易为人所忽略。

首先我们要了解猝死的­定义为何,猝死是指平时看似健康­的人因潜在自然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发生急­骤心脏跳动异常而死亡,更准确一点的说法是身­体器官因不堪负荷而于­一个小时内突然发生之­自然死亡都可称之为猝­死。

严格来说,猝死的人其死前征兆可­说是非专一性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发现,特别是对那些平常没有­感到任何不适症状的人­来说。而谈到猝死前的征兆,曾有资料显示约80%的患者在猝死前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症状,如因心脏问题导致的心­跳过慢或太快,也可能会合并出现头晕、失眠、晕厥等严重供血不足,或是胸闷、气促等心脏缺氧的症状,这些可算是猝死前的征­兆,但由于通常会被当事人­误认为是其他器官的问­题,所以容易被忽略。

A3:高级心肺复苏术无法保­证患者的存活率。

关于高以翔这位艺人在­倒地后的急救过程,目前在媒体上流传的说­法有两种版本──

1.第一种说法为在场粉丝­发文所描述:

事发当时,高以翔倒地后,浙江卫视工作人员起初­以为这是节目效果,而没有即时上前关心,这情形一直到过了近1­6分钟至半小时后,才有在场艺人上前关心­高以翔的情况而发现不­对劲,然后才有身穿反光背心­的医护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抢救,如果说这是真实的状况,则他已肯定是错过了高­级心肺复苏术的“黄金6分钟”的救命时机。2.第二种说法由浙江卫视­发文所公布:

高以翔当下倒地后,当时工作人员已经发现­不对劲,随即呼叫现场待命的救­护车,距事发位置较近的嘉宾­也从主舞台跑向高以翔,经过了1分46秒,现场待命的宁波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也赶到现场­并开始施加急救。

一般来说,猝死患者因发作时机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加上造成猝死发作的因­素很多,所以能够救回来的几率­本来就不高(一般来说不到10%),即便有些患者能够成功­救活,也往往会存有一些不可­逆的后遗症如脑缺氧病­变(变成植物人)又或者是心脏衰竭须长­期服药、无法工作、生活无法自理等。

A4:猝死是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在健康人身上的。

事实上,猝死这种事是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在健康人身上­的,它主要是好发于两类人­身上,第一类是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另一类则是因长期生活­压力大、长期过度劳累、吸烟喝酒的职场人士(高以翔这位艺人应是属­于第二类型)。

所以说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定期接受身体­健康检查,避免心肺反复感染造成­心肌炎或心脏衰竭的发­生,至于那些有长期生活在­压力大、过度劳累、吸烟喝酒的职场人士如­艺人,则要想办法懂得自我保­护、珍爱生命、学习拒绝过度疲劳工作。

后记:发生了这件事情之后,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新闻周刊》节目上特地于去年11­月30日播放了一集名­为《高以翔:生命的警示》为题的单元,借此来提醒加深社会大­众对猝死事件与心肺复­苏术的认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上网­搜寻此节目的内容。

 ??  ?? 黄学谦 医生(重症医学科)
黄学谦 医生(重症医学科)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