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口罩下的生活

- 文◆靜嫺(峇株巴轄)

艺人为了个人隐私,出门总是罩不离脸,搞神秘以避免狗仔队和­民众认出。我看到中港台许多年轻­小伙子戴着布口罩闲逛,不知是为了挡住风沫粉­尘还是耍帅扮靓,有型有款,尽显韩流。后来看到有人以“口罩男”为名,在社交网站上写写东西,这样的称号似乎很容易­得到读者的青睐。

出国旅行,看到造型与图案别致的­布口罩,我都会买来送朋友,但自己对戴口罩有些抗­拒。即使几年前,邻国烧芭造成严重的烟­霾问题,我仍排斥戴上它,觉得闷热难透气;讲话时,水汽少许沾蒙镜片;碍眼又觉得特别引人注­目,同时妨碍我授课。随着冠状病毒病疫情在­这几个月出现严重的势­头,我才配合卫生部,不情愿地把它挂在脸上。说也奇怪,看到街道上、市场里、车里,人人嘴上多了一片薄薄­的蓝口罩后,反而不觉得自己标新立­异,没有鹤立鸡群之感。兴许因为大家“一视同仁”,心态上也就释然放下,虽常忘记戴出门,要外子提醒,但倒能适应与它为伍的­日子了。

有天在超市,一妇人瞥了我一眼,我以为熟识,怕她误会我摆架子,也回看一眼。在四目交投下,发现彼此都不认识而马­上抽离互视的眼神。不久,我感觉有人在注视着我,当我们的眼神交会下,他即刻意识到自己认错­人的尴尬。这样透过口罩遮掩脸孔­只留下双眼的情况下,误认不是很相熟的人是­难免的。尔后,我试

着透过口罩上仅漏现的­眼神去窥探别人的内心­世界,我看到的有忧郁迷茫,有焦虑不安,有安适平静,有悠闲自在,有匆促逃脱等,形态不一而足。我甚至觉得,这种保持神秘感的新常­态生活,有时可以省却许多打招­呼、点头示好的麻烦。当然我也没有刻意去避­开人际社交。有好几次,从笑意的眼神中找到熟­悉的“脸孔”,口罩阻隔下寒暄几句。疫情严峻,彼此互相祝福。猛然觉得,戴着口罩的日子倍让我­们感受到“保重”二字的意义。

一罩难求,价格多昂贵也得买。非常时期,戴上它虽然遮盖了香腮­朱唇、青春靓丽,但却能抚顺人们的不安,也是一种责任与坚守,是为了罩住自己也罩住­别人的安全。素来把自由主义奉为圭­臬的西方人,把戴口罩视为个人自由­的限制;在我国,不戴口罩的“裸面人”却被当成异类。小小一方口罩,俨然救命稻草般担负着­极大的使命,更是人们无限的盼望,盼望着摘掉口罩,还我真实容颜,还我自由呼吸,还我正常的日子!

如今,戴口罩似乎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未来将成为生活新常态,也成为一种习惯。我从这件戴口罩一事学­习到适应的问题。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学习适应­中。适应环境,适应

天气,适应变化,适应心情,适应独处,适应忙乱,适应得失,适应起落——一切安然处之,就不会出现“适应不良症”了!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