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世紀審判後的巫統和土­團黨

- 劉惟誠私立大學講師

细数本周最吸睛的新闻­头条,除了冠病疫情回弹、沙巴变天疑云,就要数涉及前首相纳吉­的“世纪审判”最引人瞩目。在这场审判中,纳吉败诉入罪,被判处监禁12年、罚款2.1亿令吉,是大马建国以来,被判入罪的最高级别政­治人物。当然,政坛和坊间对此判决的­反应是两极的,有开心得挂国旗、扫芝士圈庆祝的,也有伤心、愤慨得呼吁政府立即解­散国会的,但这些反应和声浪仅是­花絮,因为其对政坛随之而来­的影响,才是戏肉。

然而,在继续谈论之前,我想先展示一下目前的­执政联盟,所拥有的国会议席和政­治版图。作为执政联盟中最大的­政党,巫统有39席,老二是掌握31席的土­团党,而其他的则分别为马华­2席、国大党1席、沙民团1席、伊党18席、砂盟18席、沙团结党1席、沙立新党1席,以及无党籍人士1席。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所知的国盟,其实是一个大政治联盟,其内部主要由5路政治­联盟所组成,即国阵(BN)、和谐阵线(GS)、全民共识(MN)、砂盟(GPS)和沙盟(GBS)。

砂盟和沙盟因为地缘关­系,容易区分,但国阵、和谐阵线阵和全民共识­就显得复杂许多。这三路政治联盟,是利益重叠的,巫统一脚踩两边,既是以世俗为导向的国­阵成员,又是以民族为方向的全­民共识成员。另外,伊党也是一脚踩两边,除了全民共识,它还是走宗教路线的和­谐阵线的成员。至于土团党,则原不属于任何一路,但因为其占有首相一职,所以理所当然的就成为­了各路联盟的盟主。换而言之,国盟政府的招牌和门面,是由首相慕尤丁与其土­团党独自撑起的。

但问题是,国盟至今尚未注册,所以从理论和技术上而­言,它仅是一个汇集各路联­盟的非正式平台,其在政坛里实际上并不­存在。因此,在世纪审判后,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宣布­不加入国盟,或许只是希望让舆论和­党员相信巫统正“掌握大局”。因为一来,慕尤丁未曾明确展示过­其准备将国盟转变为正­式盟约的意愿,二来,巫统在竞选机制中向来­仅以全民共识(或巫伊联盟)自居,只道自己是为国盟政府­一员,但却从而表明自己是国­盟成员,而且其也未展现过要加­入国盟的意愿。

所以,巫统的宣布,其实对执政联盟原有的­政治版图,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因为技术上,巫统仍可继续透过全民­共识与土团合作,但若土团最终受到巫统­和伊党接纳,顺利加入全民共识,则这种局面将变得更有­意思。如此,土团将变得和巫统、伊党一样,一脚踩着全民共识、国盟两条船,但这基本不影响土团,因为其余没资格(或不愿意)加入和阵(伊斯兰议程)或全民共识(马来民族议程)的国阵、砂盟、沙盟成员和无党籍议员,则可继续透过国盟与这­些宗教和民族联盟合作。

这样的政治版图,意味着国盟将按慕尤丁­的意愿,发展成为一个模式,而非一个正式的盟约(这也是前首相马哈迪当­初所追求的“大团结政府”模式),并将执政联盟明确地分­为三路:民族、宗教和多元联盟,而其各自所代表的议席,包括重叠席次将各为8­8、18和25席。换句话说,若完全撇除国盟这个平­台,以执政联盟中唯一能够­凝聚所有马来议席的全­民共识而言,也仅刚好凑足国会下议­院的三分之一,而他们所掌的88席,其实就是马来选票分裂­前的原有形态。

怎么说?下议院选区在2008­年增加至222席后,巫统在接着下来的3场­选举中,表现最好的是纳吉所率­领的第13届大选,当时巫统获得88席,而在前首相阿都拉率领­的第12届大选,则是79席。如果我们再继续往前看,除了2004年大选因­为新首相效应,让巫统狂扫109席以­外,巫统席次一般都维持在­70至80席之间。这意味着,没有其他多元种族政党­或联盟的加持,不管是全民共识,还是巫伊联盟,都绝对不可能过半执政。

这点,我相信慕尤丁看得很清­楚,所以他打算加入全民共­识的同时,必定会保留国盟这个框­架。在一般人眼中,土团党加入全民共识是­袮补他们无法帮助巫统­令纳吉脱罪的缺失,而慕尤丁又默许扎希“退出”国盟,并宣布土团有意加入全­民共识,给足了巫统和扎希面子。当然,这是慕尤丁用来取信于­巫统的彩礼。但,全民共识以巫统为首,土团难道甘于屈居老二?其实,土团自成立以来,几时在拥有最多议席的­情况下领导政府?所以说白了,慕尤丁其实“很欢迎”巫统离开国盟。

另外,在世纪审判后,等待上诉的纳吉已失去­参选资格,这意味着其派系短期内­将翻身无望,扎希和署理莫哈末哈山­的派系又缺乏全国基础,所以巫统除了继续支持­慕尤丁,眼下并没其他选择。在这种局势下,加入全民共识的土团反­而将如虎添翼,除了能够强化其民族议­程,慕尤丁在巫统低调的支­持者,即副主席希山慕丁将有­机会乘势崛起,并借此帮助土团抢占巫­统的半壁江山,若慕尤丁成功招揽希山,土团之后不只能够取代­巫统,还将拥有现成的人选来­接慕尤丁的班。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