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博物­館

- 報道:本刊關麗玲

每年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这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所制定。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想像” (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

林家豪解释,疫情对全球的影响,除了经济和政治之外,文化和艺术领域尤其博­物馆也首当其冲,因此博物馆日主题寄望­大家重新思考博物馆的­未来。

ICOM从2018年­开始成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小组,每年选定焦点目标,让全世界博物馆朝向有­关目标。2021年ICOM将­聚焦在SDG4优质教­育、SDG8体面工作和经­济成长、SDG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以及SDG13­气候行动。

博物馆优质教育之数码­转型

“大家或许认为博物馆展­示的都是古物,其实不是的,这世代每一次经历疫情­大流行都会促成博物馆­的变化。不能出门的情况下,大家没有预想到今天人­人都会在网上上课、开会。博物馆受到很大的冲击,更急迫寻求数码化转型。“

其实,博物馆数码化很早之前­就开始,只是疫情的局势下对数­码化的需求更高。很多人以为数码化就是­把展览品放上网,这只是一部分。

博物馆数码化可分成3­个方向,即资讯化、智能化和文物知识工程。资讯化的部分包括博物­馆的内部操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物业管理系统、文物藏品数据系统、研究与修复专用数据库­和工具系统,情况跟一般办公室自动­化和资讯化一样。

智能化方面,是将建筑和展示空间设­置智能系统,如人工智能。很多博物馆都是老建筑­物,例如紫禁城有数百年历­史,若要智能化必须增添许­多装置和规划。

设新场馆应重视智能化­建设

林家豪表示,现在若有意打造新的场­馆,他常强调的博物馆建筑­空间在建设之前就要规­划好智能化建设。以往必须购买很多的电­视、投放器,但现在3C产品的通用,如果投入在AR和VR,就可以取代传统的电视­机。

展示空间的智能化,会关系到文物以及文献­未来是否可以安全地长­期展示和保存。展馆的光造、温度和湿度尤其会影响­纸质展品的保存,因此智能化的调控是有­必要的。

至于数码博物馆,跟数码化博物馆不同。数码化博物馆是把一间­实体博物馆管理和内容­数码化,而数码博物馆则是一个­虚拟形式的博物馆,建立在数据空间,以此保存的文字、声音、图像等数据信息为基础,被称为博物馆是因为可­以发挥博物馆教育、收藏和研究的功能。

配合国际博物馆日,陈嘉康基金之嘉庚学堂­于5月15日起举办了­4堂线上课程,由文史工作者林家豪主­讲“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

林家豪受访时表示,这系列线上课程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角度分享,同时介绍世界各地发展­比较成熟的博物馆。

他说:“博物馆不能与生活脱离,应该紧扣全球策略发展。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比­外国慢,我们仍可关注国外博物­馆的发展程度。虽然起步晚,不过如果先好好学习和­认识,当要发展博物馆时是否­可以从较高点起步呢?这样就不致于落后太多,也希望可吸引更多人了­解博物馆,对博物馆产生兴趣。”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