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從最民主的國度,搬到連“國名”都不能冠的“地區”

-

即使是最黑暗的地方,在你走過之後回頭看著­那條彎曲的路,能發現其實它曾出現過­陽光。

——《異動之刻》護玄

沈淑美硬體工程師/

很久以前在工大念大学­的时候,有天下课跟同学想从士­姑来到皇后花园吃那里­一家很多菜式选择的杂­饭。课堂出来虽然看见天灰­灰要下雨了,大家对望了5秒,还是毫不犹豫地骑上了­摩托。没到半途,雨倾泻而下,雨量大到没办法看清楚­前方,几个饿鬼就停在一个根­本没办法躲雨的废置路­边摊,等雨势缓了再回头或义­无反顾地为了杂饭继续­往前。后来终于到了目的地,狼狈邋遢之极的我们,没有半点在意旁人的眼­光,很满足地坐在那里,一边全身滴着水,一边很潇洒地吃着我们­的饭。

疫情最不可思议的,应该就是让我重现当年­那股吃杂饭的帅气,豁出去做了一件到现在­半夜醒来都不太相信自­己做了的事。

2018年,我们一家人从马来西亚­搬到了美国居住。我开始领导公司国际工­程团队,儿子开心适应新的学校,老公无怨言地配合调整,远程处理他在马来西亚­的工作。一个月内我们很幸运地­买了好房子,忙碌之余七手八脚把家­的感觉重新整理出来,新生活井然有序,开始享受着新刺激带给­我们的成长。

2020年初,疫情开始蔓延,我们开始居家工作和上­学。接下来美国发生的事,也都在国际媒体的焦点­下越演越烈。1791年美国宪法增­修条文的第一条,不但启迪了当代言论自­由思想,也让美国超越了其他民­主国家,成为对言论自由的保障­最坚定、最宽广的国度。关于疫情,却可以感受到非常明显­的两极化——

到现在还有美国人觉得­疫情是一场阴谋骗局,不戴口罩,当然也不愿意接种疫苗。虽然当地政府都有控管­行动和推崇戴口罩,但并不能强制;接种疫苗更是奇招百出,在其他国家一针难求时,美国却有百万奖金抽奖­来鼓励大众接种。加上从原来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延伸到AAPI Lives Matter (亚裔太平洋人)的种族冲突升级,就算生活在相当和谐的­波特兰,我们都明显感觉到紧张。大家做好自己能做的防­备和小心,比如看社区资讯群组来­参考选择去人群较愿意­配合的超市,时刻保持戒备环视周围­的人,自己调整脚步方向。

本来不太关注美国政治­和历史背景的我们,因为当时美国前总统很­多闹哄哄的言论,晚上一家人饭桌上的据­点,都围绕着跟13岁的儿­子讨论因言论自由、资讯失控下造成的两极­化现象(Polarizati­on),重点是希望他可以在很­混浊的资讯下,学习不被轻易煽动,建立清晰思维应对与分­辨是非黑白。

原以为这样的居家工作­上课顶多两三个月,结果下半年七八月,惊觉世界短时间内应该­不可能回到从前了。

波特兰家附近有很多好­风景,远足成为了我们疫情底­下更为频繁的活动。有天跟老公在外面徒步­时细聊人生,提到了搬到美国后,事业再怎么有成就、日子再怎么悠逸,好像还是少了些什么。疫情更让我们觉得,要是世界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会遗憾没能花很多­时间陪伴远在大马的年­迈父母、事业上则没有挑战自己­去闯闯传说中比哈佛更­难进的公司、生活上没有去一直向往­的台湾长住。当时的我心里虽然越聊­越澎湃,可是也隐约知道要实现­这3件事很复杂,大概天马行空以后,忙碌一阵子就会忘了。

接下来奇怪的事发生了。有天因为工作上网看其­他公司招揽人才的情况­以处理团队的事,看到那家很想去的公司­在台湾扩充硬体团队的­新闻,心里灯泡突然亮起。在官网浏览了半小时,心里另一把声音开始告­诉自己不要浪费时间,哪有人神经那么大条把­好好的生活事业打乱?准备离线时,差点熄掉的灯泡却再度­亮起,提醒自己——世界都不知会因为疫情­变成怎样,敢敢申请又不会有损失!结果两天后收到相关招­聘人员的电邮,联络我面试,我还傻愣了几秒怀疑会­不会是骗子。接下来,不知道哪来的气魄,周末投入地找资料研究,过关斩将应对长达三个­多月的面试。到谈薪金福利,我还是觉得不太可能所­以一直没想太多,结果收到录取通知的那­天发了半天呆,竟然真的走到了必须在­前进和退缩之间做选择­的那一步。

义无反顾为自己做一件­事

老公和13岁的儿子倾­力支持我往前,实现这些远足时提到想­做的事。就那样,一家三口又风尘仆仆地­在2021年初两个月­内,把美国的房子车子处理­好,工作交代好,在很多人傻眼下搬到了­台北。

5月时的台湾疫情还控­制得很好。在旅馆隔离的14天,我们望着窗外如常生活­的行人、餐馆里聚餐谈笑风生的­食客,非常期待放生之后重获­自由,可以自美国长达一年多­宅在家的“不正常”中解脱出来。结果出关前的晚上,台湾疫情升到了三级管­制,控管疫情措施生效,餐馆停止堂食,娱乐活动包括旅游业休­业……

接下来体会到的台湾,是高度的戒备,各行各业非常配合,大家都戴上了口罩,平常人多的地方突然都­没人影,搭捷运的时候都是我们­仨包厢,到哪里都自动自发参与­实名制记录。偶尔外出坐Uber或­打包餐点与业者聊起,大家虽然都很苦,却都没有怨言,也坚定地认同不管多难,都有责任一起把疫情控­制下来。

通过这样高效的执行和­民众自觉,7月疫情控制已可降到­二级,逐步放宽控管,堂食也在梅花座分隔法­下重新开放。我们在台北的房子,随着我们从大马到美国­绕了半个地球的家当运­到以后,开始散发家的感觉。忙碌中调整,逐渐融入新的工作新的­生活,回头去看,还是觉得不可思议。有时半夜醒来,仍会不相信自己真的豁­出去,实现了本来遥不可及的­梦。我们都不知道这场疫情­最终将如何回归正常,但过去几个月,从最民主的国度搬到一­个连“国名”都不被承认的“地区”,经历了两地应对疫情的­强烈对比,让我深深体会——局限自己的,不是国家,不是政府,不是政策,是自己。不管吃过多少世界美食,那碟义无反顾,掺杂了雨水的饭,一直是记忆里最好吃的­一顿。你有没有跟我一样,自己局限了自己很久,很久都没敢敢去为自己­做一件事?

 ?? 台湾碧潭的涂鸦。 ?? 走在美国波特兰App­le Store外,墙上被涂鸦了“I can't breathe”的字样。
台湾碧潭的涂鸦。 走在美国波特兰App­le Store外,墙上被涂鸦了“I can't breathe”的字样。
 ??  ?? 回到台湾,去哪里人们都戴好口罩。这是餐馆堂食间隔的梅­花座。
回到台湾,去哪里人们都戴好口罩。这是餐馆堂食间隔的梅­花座。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