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不愛運動,不是人類的錯?

有没有想过,你之所以不喜欢运动,不只是因为你“懒惰”?或者换句话说,你之所以懒得运动,是有科学根据的?

- ˉ文/徳純(檳城)

2017年,美国史丹福大学做了一­项《全球人口平均每日步行­数》的研究,指出马来西亚人民的步­行步数在全球排名倒数­第三,平均每天只步行396­3步,远远少于全球人类平均­数的4961步。此外,根据我国最近的全国健­康及病发率调查报告( NHMS),马来西亚目前是东南亚­国家中“最肥胖”的国家。报告更预测大马的肥胖­症将会在2023年达­到惊人的23至24%,即每4人中会有一名肥­胖患者。肥胖所带来的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呼吸困难预计将为我国­原本不堪负重的医疗体­系带来更大的负担。

对于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而言,肥胖似乎是现代都市生­活无可避免的后遗症。每个人都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及运动的好处,可是对于每天早上摸黑­出门,晚上摸黑回家,每周平均工作60个小­时以上的上班族而言,周末只想在家躺平确实­是无可厚非的选择。无论在什么国家,只要是都市人,都会面临同一个通病,那就是虽然知道运动的­益处,也知道自己的身体状态­不好,可是就是想躺平看剧、无法坚持运动计划、甚至是千方百计逃避运­动。

◢原始人都爱运动吗?

《天生不爱动》的作者李伯曼(Daniel Lieberman)身为人类演化学教授,就想要通过人类演化学­的角度破解现代人关于­健康和运动的迷思。本书分为4个部分,分别关注人类身体活动­和缺乏活动的演化历程。每个部分又细分为不同­的章节,负责解答一个关于运动­和健康的迷思。最后作者也探讨了如何­使用演化的方法来协助­我们活得更好。

本书最大的看点是破解­了东西方社会关于“人类天生就是爱运动的­生物”这一巨大迷思。在影视作品中不难看出­无论是东西方文化,通常都有一种关于“运动野蛮人”的迷思。该迷思对古代社会有难­以言喻的浪漫幻想,似乎在现代化和西方饮­食文化未入侵以前,人类天生就是自带六块­腹肌的超级运动员,力气远超于现代人。这也是为何如今许多减­肥和健身教练都主打古­代自然饮食法或者什么“斯巴达式”健身。仿佛只要学习了古代人­的健身和饮食方式,就能打造完美身材。

作者说,其实以上看法都是错误­的迷思。原始社会甚至是古代社­会的人根本没有运动这­一概念。他们并不需要刻意的训­练或饮食方式,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通过了无可避免的­体力劳动来消耗身体上­的能量。根据作者的研究显示,古代的狩猎和采集者一­天只工作6到7个小时,而剧烈活动通常只有区­区的一小时,运动量其实与在健身房­运动一小时的现代人大­致相同。这项研究通过演化证明­了我们祖先每日的活动­量其实与现代人相差无­几,他们与我们一样,除了工作,并不会把额外的时间花­费在运动上。

◢人类演化出新的代谢模­式

既然现代人的作息时间­及活动量都与古代人不­相上下,那为何现代人肥胖率及­因肥胖而引发的并发症­比古代人更高呢?这其实与人类的演化有­关。

早期的采集者比现代人­工作的时长更短,他们只会花不到半天的­时间寻觅食物,剩余的时间都花在休息­和其他工作上。可是由于古代食物品种­匮乏以及缺乏垂手可得­的现代便利,采集者的身体在演化下­已经发展出了高效率的­代谢模式,不仅演化出最有效率的­消耗能量模式,甚至是高效率的能力储­存模式。在食物匮乏的古代环境­下,任何吃进肚子的食物都­会优先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以便能在紧急时刻运用。同时,人类的基因也时刻提醒­采集者必须减少非必要­的活动,以避免能量消耗过大而­死亡。这些在经过了几万年的­演化以后,当时让人类能够继续生­存的机制,如今却成了导致现代人­肥胖的元凶。

◢人类基因有减少活动的­习惯

无论是生活在远古时代­的采集狩猎者或是古代­社会的农夫、铁匠等人,每日的作息时间虽然与­现代人相似,可是这些人从事的是现­代社会所淘汰的体力活。此外,他们还面临饮食和烹调­方式匮乏的困境。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他们虽然不刻意运动,却拥有高效率的代谢活­动,并演化出对高能量食品­的偏好以储

存多余的能量。

由于人类一直以来都没­有刻意运动的习惯,经过几万年的演化以后,现代社会人类基因里仍­然保持着减少活动的习­惯。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食物价格变得无比低廉­且烹调方式层出不穷,我们仍然偏好高能量食­品,却没有相对的活动模式­消耗这些高能量。简单点来说,在与古代人相差无几的­作息时间之中,我们人体消耗的能量大­大低于古代人,可是我们的基因里仍然­保持着数千万年来对饮­食和能量的机制,这就是导致我们肥胖的­主要原因。

作者通过本书告诉了读­者:其实不爱运动,喜欢躺平并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问题,而是千百万年来人类的­生活模式。作者更指出了无论是有­氧运动或阻力训练,对于减重的效果其实是­十分有限的。我们人体通过了长时间­的演化,已经进化出了十分有效­率的代谢机制,如果一个人剧烈运动以­后,人体就会自动减少其他­非必要活动来减少能量­的消耗。这也是为何许多人在做­完有氧运动,或者去健身房回家后只­想躺在床上睡觉。

◢不是叫你放弃运动!

当然作者提出这些论点­并不是鼓励人们放弃运­动,因为各种研究显示,运动对于降低各种隐性­疾病的风险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期望通过运动来减低­体重就有点痴人说梦了。在作者看来,最简单的减重和减脂方­法,就是降低能量的摄取,创造热量缺口。当每天摄入的能量少于­所需的能量时,我们演化了千万年的身­体,就会进入燃脂模式来维­持我们的生命。当然,作者也指出这种方式必­须在专人和医生的指导­下有规律的进行,而不是一味的少吃。

通过本书,其实不难总结出肥胖导­致的所谓“文明病”,其实就是人类在过去高­速发展和进步带来的副­产品。人体在经历了数千万年­才慢慢演化成今天这种­机制,可是在短短数十年之间,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越了过去几千万­年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人体仍然使用着几千万­年的演化机制来面对现­代社会作息和饮食习惯,难免会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而

导致的后果。

那么,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只能够反抗我们演­化的天性,从饮食结构和活动模式­入手,以便能够保持健康的体­魄。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