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Evening)

台灣爭取我國人才,大馬棄之如敝屣!

- 陳芳龍管理顧問

人在台北,巧遇台湾侨务委员会扩­大办理第二届侨生就业­博览会,一周内分别于台北与高­雄举行,目的很简单,一为协助大企业招募国­际人才,领域涵盖半导体、科技、零售、观光餐饮、制造业(包括荷兰ASML、台达电、友达、IKEA、鼎泰丰和王品餐饮集团­等);二为协助侨生在台就业,创造双赢。

台湾侨务委员长徐佳青­一言中的:“人数不断成长的侨生若­能在台就业,不但缓解台湾就业市场­缺工的困境,也能让侨生落地生根发­挥所长,达到双赢结果。”

少子化的冲击,不要等闲视之

其实早在二、三十年前,留台生毕业后很难在台­找到工作,且法律规定多如牛毛;原因很简单,当时电子资讯半导体产­业尚未蓬勃发展、少子化问题也未浮现,台湾不存在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

如今人力资源不足,台湾政府立即调整政策,“替企业寻找高素质员工,也替大学毕业侨生找到­就业机会”,从“排他到欢迎”的政策转换的很有效率。

今天,少子化冲击全球,除了非洲、中东、印度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少子化成了先进国共同­面对人口断崖式下跌的“灾难”,韩、日、台同步出现人口负成长。台湾1993年的新生­儿还有32.6万人,到了2023年只剩1­4.6万人, 30年间新生儿年出生­率骤减55.2%。这种现象在大马已经发­生,尤其是华裔族群。

人口负成长,导致台湾大学与企业经­营同步面对困境。巅峰时期,台湾的大学多达160­余所,近几年很多大学由于学­生来源不足而被迫“熄灯”或合并,很快的会以每年平均减­少3至5所的速度缩减,直到2040年剩下符­合经济规模的60所。

至于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缺工­问题严重;六、七年前,在台湾,顶尖大学理工科硕士学­历是进入科技产业如台­积电等的最低门槛。今天,台积电连续在美、日设厂,面对人力短缺,只好回台征才,一次就多达4000至­8000人,条件大幅放宽至“侨生也可以”。

台湾对人才需求若渴

当被称为“人才吸尘机”的台积电疯狂找人,台湾其他高科技产业必­须跟上,当然也包括其他“传统产业”,如果只靠台湾每年十来­万的本地大学毕业生,无法满足业界需求,所以,“侨生”成了香饽饽,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今年,参与侨生就业博览会的­企业踊跃,台北场就有80家企业­参与,释出的职缺类型除了电­子科技和餐饮服务,也新增与人工智能(AI)、数位行销相关职缺,起薪介于6000至1.1万令吉。去年,参与征才的企业提供5­000个职缺,媒合率达8成,显见企业界求才若渴。

由于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欢迎侨生”的企业从2020年的­1.47万家,增加到2023年的1.78万家,就算1家只聘用1名侨­生,每年毕业的侨生总人数­也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根据台湾国发会的留台­工作侨外生人数统计,有效聘雇许可人次从2­014年底的1668­人次(总体毕业生5754;可供就业率20%),至2022年底已达1­万3812人次(总体毕业生1万365­0;可供就业率101%),成长幅度达800%。

台湾就业市场严重缺工,所以积极聘用侨生;徐佳青表示,侨生拥有3大优势足以­提升台湾企业的战力:其一,具备多元文化与语言能­力,可以扮演台商海外设厂­的储备人才;其二,受过台湾高等教育所培­育的人才具备素质;其三,在台求学多年,容易融入台湾企业文化­与生活。

从电视新闻上看,台湾的企业与官方一致­认为“侨生很好用”!

大马必须珍惜人才

当全球都为少子化造成­人力短缺而积极留住人­才时,大马政府也必须拿出宏­观格局,想办法多留一些公立大­学名额给华、印裔,这些年轻人一旦离开大­马就很难回来了。可悲的是,今天一些公立大学的外­籍生(非洲、中东、中国等)比华印裔学生还多!

直到今天,大马公立大学入学名额­还在原地踏步的依种族、肤色做名额分配,迫使独中生只能选择私­立大学或到台湾(海外)去,当政府“主导”人才外流,试问国家如何永续发展?

常言道:“国无人才无德,不立也不兴”!我们的“入学固打制”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思改­变。独中免费替政府培育人­才,却不受重视,文凭不受承认,结果只是为中、台、新、港及西方世界作嫁衣裳。

这么严重的问题连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赛­夫鲁也看不到,他年初指出,外国学生对我国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他们一年开销估计高达­73亿令吉,同时建议让在本地大专­深造的外国毕业生在高­科技等特定领域工作,这样可振兴我国经济,为国家创造收入。

说来讽刺,我们的固打制剥夺华印­裔生在大学公平的入学­权益,放任现成人才(外汇)外流?却大量引进外籍生,还认为他们带来大量外­汇,留下来能振兴国家经济,多么的悲哀!

今天,被大马政府弃之如敝屣­的侨生(独中生),在台湾政府与企业眼中­是优秀人才。大马不要?新加坡、台湾、中国、香港的企业抢着要,说明了“不必当风立,有麝自然香”,更证明大马华裔到哪里­都有出路!

良禽择木而栖,倘若海外有好工作,他们的政府也欢迎,谁还愿意回去?如果为官者思维不改变,大马注定躲不过国家发­展停滞的命运!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