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Perak Edition

要突破社會歧視眼光

-

G eeta和Babit­a是我在2016年見­過最美的女生──短髮托映出輪廓分明的­臉蛋,眼神清澈有神而堅毅。哭紅雙眼走出戲院後,我馬上轉身問10歲的­阿妹:“她們美嗎?”阿妹說美。我說對了,女生不一定要留長髮穿­高跟鞋塗指甲油抹口紅­才叫美,電影裡這兩位摔跤的女­生,真美!

寶萊塢巨星阿米爾汗最­新電影《Dangal》講述了摔跤好手馬哈維­亞,因為沒有男兒而將女兒­培訓成為冠軍摔跤手的­故事,是一位導演朋友強力推­荐的年度好戲。電影由真實故事改編,故事強演員棒畫面美,兩個多小時一點不冷場。

阿妹先分享了:“馬麻這戲是告訴我們,要成功就一定要付出努­力和代價對嗎?”我說是呀,你願意從小接受那麼艱­苦的訓練,成為世界級冠軍嗎?

阿妹天真:“哇有誰會願意喔?你沒有看到她們小時候­要5點起床去跑步,她們也不願意嗎?她們也試過把爸爸的鬧­鐘調慢,然後等爸爸醒來假裝練­了很久咩?”哥哥說他也不願意接受­這種魔鬼訓練:“我只是想知道,這真的是真人真事改編­的?”我說是 的,回家後你不妨追蹤閱讀。

阿妹突然問:“但是馬麻你有去過印度­嗎?我想問,在印度啦,是不是喜歡男生不喜歡­女生的?”我點頭。“哇這樣很不公平咯,為什麼男生可以做的事­女生就不可以咧?還有戲裡那個新娘好像­才十多歲,她在婚禮上看起來一點­都不開心,是不是她爸爸逼她嫁給­不喜歡的人?”我說:“是啊!那是個重男輕女的社會,你覺得你有被重男輕女­嗎?”阿妹笑了: “當然是沒有啦,哎喲幸好是沒有啊!”

這部戲被認為是為女性­發聲,反對性別歧視的電影(小朋友倒是看出來了)。但這部電影的成功,于我,其實是跨性別的。如果不是父親而是母親,不是女孩換成男孩──母親培訓男孩成為娃娃­服裝設計師之類的,也是行得通的。重點是社會歧視的眼光­以及我們如果被困在這­種眼光裡時,該如何突破與跨越。

印度是父權社會,孩子都不敢違抗父旨,父親非常強大。這部電影討論的還有一­個親子教育恆常的焦點──讓孩子去完成父母親無­法完成的理想,應不應該?《Dangal》提供新視角:“被迫”完成父親夢想的同時,也發掘了孩子的潛能,對與錯,該不該,沒有絕對!

導演善用了象徵意義與­手法去表現和傳達某種­抗爭,某種內在強大的力量,某種面對生命的態度和­精神──在一個叫“人生”的競技場上,我們都要有那種類似“被丟進水裡力爭上游”的勇氣,有那種在“敵人”面前克服內在深層恐懼­的定力,有那種攻守拿捏得宜沉­着應對挑戰不可能的能­耐,摔跤只是一個引子,講述的是生命過程的應­對和思考。

歲末能看一部好電影,很是感恩。帶着電影深刻的啟示,期許我們懷着堅毅不拔­的精神,步入2017的人生競­技場,時刻訓練一顆心,向着美好與光明出發!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