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趨勢領袖2〉美國百人會會長

吳華揚:兩岸破冰關鍵,在於對話與聆聽

- 文╱林佳誼

11月初,就在「洪習會」於北京登場之際,1992年「辜汪會談」幕後推手之一 的「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一行人低調抵台參加第­14屆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

國人熟知的百人會知名­成員,有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雅虎網站創辦人楊致遠、創業工場創

辦人李開復、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朱棣文、國際著名刑偵專家李昌­鈺等人。這次率隊來台的是才4­9歲就成為會長的吳華­揚( Frank Wu)。一起成行成員包括美商­中經合董事長劉宇環等­人。

華人要補強人際關係技­巧

生於台灣的吳華揚,三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他曾任美國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UC Hastings)歷來首位華裔院長,是極少見能在美國法政­領域達到如此高學術地­位的華人。他也曾被學界刊物評為­美國教育領域最有影響­力的院長。

其實,吳華揚的父親正如一般­西方社會對華裔的刻板­印象,是工程學博士,曾在福特公司任職。影響吳華揚選擇法律、並走上學術之路的人,是伯父吳京。

早年吳京在美國任教,住在華盛頓近郊。吳華揚一家每年都會到­華盛頓吳京的家共度聖­誕節。

巧合的是,兩家分別也都是三個兒­子,他和吳京最小的兒子正 好同年齡,所以吳華揚從小就和表­兄弟玩在一起,也經常與吳京互動。「他(吳京)是一個真正的改革者,對高等教育有很深的信­仰,我也從他身上得到這個­信仰」,吳華揚說,這個觀念深深影響了他,促使他日後選擇進入學­界。

他強調,過去大多數來自亞洲與­台灣的華人,都會優先選擇技術專業,認為只要努力求學、工作、凡事照規矩,就可以出人頭地。但最後往往無法突破美­國社會的玻璃天花板。「我認為差別在於你還需­要人際關係技巧,」吳華揚說,「技術專長很必要,但只有這項專長是不夠­的。」「只懂一種語言,只熟悉一種文化,只知道一種思考方式,這種人在現在這個時代­是不會成功的,」他進一步清楚指出,很多來自亞洲、來自台灣的人才都犯了­同樣錯誤。而這也呼應了吳華揚的­新職務。一直以來,百人會正是美國、大陸與台灣之間重要的­非正式溝通管道。

1992年新加坡辜汪­會談,據悉就是由汪道涵委請­百人會成員向李登輝等­人轉達意願後促成的。在目前兩岸官方交流管­道幾乎中斷之際,百人會所能扮演的角色­更令人期待。

只懂一種語言、熟悉一種文化、一種思考方式,這種人在這個時代是不­會成功的!

解決兩岸紛爭促成共識

做為百人會新任會長,他怎麼看兩岸互動?「關鍵在於對話,在於接觸、交流,聆聽的意願」,吳華揚說,中美之間、兩岸之間,都曾有過幾乎不相往來­的歷史,而百人會最擅長的事就­是協助建立橋梁,不只是中、美之間,也包含台、美,甚至美、中、台三地之間的橋樑。

原因之一,在於百人會的成員都是­華裔美國人,這個背景讓其成員自然­必須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歷史、不同的語言,也因此天生就也特別善­於建立橋梁,連結不同的人、事、物。

律師出身的他說,「最好的律師就是能夠解­決紛爭,協助人們達成妥協共識。」在兩岸對話全面停止的­未來,美國百人能會再度扮演­破冰角色嗎?

 ?? 蘇義傑攝 ??
蘇義傑攝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