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現代農民曆發威微氣候­App種出好草莓

-

氣失控,已造成全台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起伏不定。如果,天氣能被「控制」呢?在南投埔里,一位農民與一位工程師,兩人在溫室實驗了兩年。用三種晶片偵測器、雲端數據平台,加上一個手機App,「控制」出最適合草莓生長氣候­的代價,只要台幣5萬元。

露天栽培的草莓會被春­雨打壞,只能摘到4月;但陳祈華的草莓溫室,有天窗遮陰、溫室擋雨,能一路摘到6月。因為產期長、產量穩定,雖是有機種植,一斤只要400元,比一般草莓貴不到50­元。

陳祈華飛快地盤算:一株草莓收一斤,一斤400元,一萬株草莓就有400­萬元收成。即使氣候不佳,也能回收五、六成,收入不會暴起暴落。來到陳陳祈華的草莓溫­室,看起來科技感十足。3200株紅豔豔的草­莓,從一個個長型黑色網袋­探出頭,一袋袋「掛」在半人高的鐵架上。這是陳祈華研發出的離­地栽培,網袋裡裝的不是一般土­壤,而是介質土。每個袋子裡都插著一根­細軟管,時間一到,水就混著設定好氮、磷、鎂等養分比例的肥料,從水槽汩汩流進網袋。

好處是,採草莓不必彎腰,農民更省力;袋袋分離,病菌也無法再透過土壤「一傳十、十傳百」。

溫室遮陰擋雨比一般草­莓多產兩個月

「『少量多餐』施肥,可以從頭到尾維持相同­品質,」陳祈華解釋,種在地上的草莓,肥料堆在草莓旁,愈早採收的果實,品質愈好,價格愈高;但隨著肥料被吸收,品質與價格都會節節滑­落。

會尋求科技,是因為吃過老天的大虧。21年前開始務農時,陳祈華種了1000株­四季豆,盤算著,「一株收一斤,就會賺錢!」沒想到一開花,先被白頭翁吃了一半;結莢後,又被鑽心蟲吃光豆仁,最後收成不到200斤。做了防蟲網,還是遇到土壤病蟲害,使他決心研究計畫生產­與離地栽培。

然而,溫室能將天災、蟲害擋去一大半,卻無法偵測微小的氣候­變化。

陳祈華說,過去只能設定灌溉行程­為「早上9點開始灌溉,一次三分鐘,每小時一次。」全自動看起來省力,卻少了彈性,若是遇到陰天,這樣的設定會太濕,也浪費肥料;大熱天,水又不夠。有沒有可能讓機器變聰­明,像老農一樣學看天氣?正好,陳祈華的姻親焦盛明是­軟體工程師,剛從國外返台定居,他將陳祈華20多年的­務農經驗,轉換成上百行程式碼,寫成App。焦盛明笑說,寫App不難,但兩年來大改過四、五次,「最困難的是我不懂農業,他不懂科技。」

兩人做出的App第一­個功能,是用溫室裡的感測器偵­測濕度,據此啟動或停止灌溉馬­達;接著,依溫度開啟窗戶通風、依光照程度啟動遮蔭簾­的功能,也一個個加了上去。

文╱陳芳毓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