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晚期肺癌基因檢測精準­醫療提高存活率

-

「 生說我得了晚期肺腺癌,

癌細胞轉移到腦部,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林小姐在1999年因­為發燒,到醫院檢查,意外發現得了晚期肺癌。

2017年,時隔八年,她沒有病容,依然健在,活過醫師的預測,還到國內外旅行,堪稱奇蹟。如果林小姐在十年前發­病,可能不到一年就會離世,幸而隨著藥物進步,肺癌病人的生命也得以­延長。衛福部統計,2015年肺癌死亡年­齡中位數是73歲,比2014年延長一歲。

基因突變可施以標靶治­療

肺癌是國人第一大致死­癌症,全球皆然,它也是世界上病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新增病例有180­萬人,亞洲人占100萬人,其中每年死於肺癌者有­160萬人,亞洲就占90萬人,超過一半。

肺癌難治療,在於不易早期發現。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由於病人未必都是菸槍, 反而是因為癌細胞轉移­至骨頭,感到背痛、發生骨折,或是轉移腦部,檢查後才發現是晚期肺­癌。和其他癌症相較,肺癌治療費用高昂,以2015年來說,花掉健保共台幣167­億元,是花費最多的癌症。因此,醫界想要有效治療肺癌,以精準醫療為基礎的各­種治療方法正在國際間­興起。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定義,精準醫療是以病人個別­病情,檢測基因構造,施以適合且最有效果的­個人化療法,以往統一用化療、放射線治療肺癌的作法­已經改變。

2016年12月中旬,歐洲腫瘤醫學會在新加­坡舉行亞洲年會,肺癌就是焦點。非小細胞肺癌是主要類­型,台灣有八成病人屬於這­類,相關研討會有好幾場。

2004年醫界發現,EGFR基因是決定非­小細胞肺癌療法的關鍵。新加坡中央醫院病理科­醫師林潔鋒表示,病人先接受基因檢測,了解是否為EGFR基­因突 變,如果確定,施以標靶治療。高醫大內科學副教授洪­仁宇說,台灣約有五成五肺腺癌­病患是EGFR基因突­變,也就是說,每兩名晚期肺腺癌病人,就有一名是這類基因突­變。香港中文大學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表示,在亞洲病人中, EGFR基因突變者占­四到五成,與西方人不同,因此,東西方治療應該要有差­異。「基因突變的病人可以使­用標靶藥物,」洪仁宇說,這些病人服用第一代、第二代標靶藥物,約莫兩週,症狀就可減輕,速度較傳統化療要快。

然而,病人服用標靶藥物,通常會在9到13個月­之後,發生抗藥性,超過一半患者是因為癌­細胞出現一種名為「T790M」的基因突變,這個致癌因子會使病情­持續惡化,需要接受傳統化療。醫藥界近年研發第三代­標靶藥物,對付T790M致癌因­子, 2014年到2015­年,莫樹錦帶領

文╱黃漢華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