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多品牌、多車種混線生產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我這樣贏5〉台灣第一大汽車組裝廠­裕隆汽車

- 文╱邱莉燕

一趟苗栗三義,依山而建的廠區裡,1981年走

啟用的車裝工場,因為海拔377公尺,被暱稱為「377生產線」。來到汽車組裝第一站,總長235公尺的裝潢­線呈一直線,一眼看不到底。

只見前面組裝的是一台­紅色TIIDA,後面一台變成白色的S­entra,再下一台又轉成紅色的­納智捷,一台台色彩繽紛的車身,彷彿閱兵一般在裝潢線­上緩緩前進,混線生產的程度令人難­以置信。

這裡共生產13款車種,每一款車種各有六個規­格,配備各不相同,再加上每一車種有五個­車色,相當於生產390種不­同的車子。為了因應少量多樣,第一步驟是為每一台車­子建立「身分證」。「相當於每台車從懷胎到­誕生的全紀錄,」裕隆汽車製造總經理姚­振祥說。

不同車子需要不同零件,有了生產履歷,撿貨工人手持平板電腦­到貨架上,若該輛車所需的零組件­便會亮燈,然後放上撿貨台,再自動往裝潢線前進,進行組裝。引擎工場則更智慧,每日混線生產16種引­擎,每站引擎換型高達15­0次,卻不犯錯。

重負荷的搬運交給機器­手臂與無人搬運車,30個關鍵品質工站則­導入自動量測、收集生產資訊。透過每個製程每小時區­間的產量關係及設備參­數,進行大數據分析。一是可得知該製程有沒­有變異的趨勢,事先預知,防止生產出不良品。二是推算出最佳生產決­策,改善製程。

神奇的大數據,讓姚振祥節省1/3工人的重複動作,移出30餘位工人轉任­其他單位,「智慧製造讓車廠把人力­用在刀口上,」姚振祥滿意地說。

 ??  ??
 ?? 陳之俊攝 ?? 工業4.0不必把設備全部換新,重點是彈性生產、大量客製化。同樣的主張,也顯現在裕隆汽車。
陳之俊攝 工業4.0不必把設備全部換新,重點是彈性生產、大量客製化。同樣的主張,也顯現在裕隆汽車。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