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26家部屬醫院弱化瀕­臨生存保衛戰

救人的公立醫院為何喊­救命?

- 文╱黃漢華

首2015年八仙塵爆,事故一發生,鄰近的新回

北市新莊衛福部台北醫­院、桃園新屋的衛福部桃園­醫院及部屬八里、桃園療養院,無不迅速調集醫護人力­和一切燒燙傷醫材,緊急救治傷者。

每當發生重大醫療事件,全台各地26家衛福部­所屬醫院(簡稱部屬醫院),總提供緊急服務。可是,在一般民眾心中,與私立醫院、縣市所屬醫院相較,除了委託台北醫學大學­經營的雙和醫院,其餘部屬醫院在民眾心­中的印象,似乎差了一些。

部分歷史不輸台大醫院­命運差很大

觀察《遠見》調查北中南東民眾心目­中最好的區域醫院,可以發現,歷史久遠的衛福部所屬­醫院,大多排在中段,甚至後段。其中,只有成立38年的桃園­醫院在桃竹地區擠進第­三名,至於其他地區,縣市所屬的醫院多比部­屬醫院還受青睞。

猶記得2016年,衛福部發行《守護台灣︰國家醫院風華再現》一書,裡面記載部屬醫院對台­灣醫療的貢獻,描述他們在社區、偏鄉、離島,照顧民眾健康,改善台灣醫療環境,重要性不容忽視。

細數目前部屬醫院,其中台中、台南、嘉義、澎湖等四家醫院在日據­時代就已成立,興建時間與 台大醫院相近,歷史超過120年。

成大公衛所特聘教授陳­美霞表示,部屬醫院可視為台灣醫­療發展史的縮影。1950、1960年代,政府發展公立醫院,當時每個縣市至少設立­一家省立醫院(部屬醫院的前身),一度是台灣醫療體系的­主力,有過輝煌年代。

半世紀以來,省立醫院走過精省政策,1999年改隸衛生署­成為署立醫院;2013年,衛生署升格為衛福部,這些醫院又升格為部屬­醫院。只是,為什麼民眾會逐漸淡忘­一度重要的公立醫院?它們是否原地踏步,無法跟上醫療轉型的步­伐?「這十幾年來,政府給的公共政策補助­款緊縮,比過去少了一半以上!」,衛福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執行長­徐永年感嘆,部屬醫院想要提供更好­服務,卻受到限制。醫管會副執行長郭長豐­以位於新莊的台北醫院­為例,院方有意擴大服務,將322張病床增加到­499床,並增設核醫、放射治療科,增添人力物力,需要經費28億元,可是,院方只有15億元。「部屬醫院不能向銀行貸­款,」也不能對外募款,他表示,受限於政府會計法規,院方只能使用盈餘,但短少的13億元,不知該如何籌措?眼見鄰

近的輔大醫院即將在2­017年8月開幕,將產生病人磁吸效應,他很著急,台北醫院錯失增建時機。

郭長豐的憂心不無道理,醫療市場競爭激烈,負有公共衛生職責的部­屬醫院,也無法擺脫競爭。

自負盈虧降補助只能不­斷瘦身裁員

陳美霞分析,1980年代中、末期開始,政府全面推動醫療法令­鬆綁和私有化,以租稅優惠、醫療發展基金補助、社會醫療保險資源分享­等政策, 鼓勵私人及財團資本投­入醫院興建,加速了醫療市場化。

另一方面,政府又要求公立醫院自­負盈虧,降低補助,不斷要求組織瘦身、裁員。她回憶,政府對省立及市立醫院­的補助款從1994年­的258億元,之後每年直直落,降到2009年的約百­億元;部屬醫院補助也從20­01的51.99億元,減到現在的24.04億元(頁216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徐永年說。立法院每年

逐步刪減部屬醫院一成­的補助款,院方不易經營,甚至發不出醫師獎勵金,難留住醫師,又不能買新進的儀器,自然無法吸引病人。

2014∼2015年,衛福部台東醫院停發公­費醫師獎勵金,收入只有底薪5萬元,遠低於台東其他醫院,以至於這兩年發生離職­潮,使台東醫療資源雪上加­霜。醫管會副執行長王必勝­表示,不得已先從其他部屬醫­院調來多名醫師,支援看診。他預計今年底,可以改善問題。隨著政府補助減少,部屬醫院在署立醫院時­代,就要設法在競爭的醫療­市場下存活下來,如果競爭不過,不僅成為輸家,甚至還得移交管理權,轉手給他人經營。「嘉義長庚醫院可以經營,為什麼署立嘉義醫院(部屬嘉義醫院前身)卻不行?」衛福部官員曾經這樣彼­此問著。署立嘉義醫院一度將部­分醫療業務委外經營,大量改用約聘護士,雇用比率逐年增加,甚至多過公職護士。但是,約聘護士的待遇福利不­及公職護士,同工卻不同酬,流動率始終居高不下。不只醫護人力留不住,署立醫院也面臨周邊醫 院興起,競爭壓力增加。以台大醫院未接收之前­的署立雲林醫院為例,競爭者先有北港媽祖醫­院,後有西螺慈愛醫院、竹山秀傳醫院,乃至大林慈濟醫院,內憂外患夾殺。

2001年,台大醫院因而進駐署立­雲林醫院。2008年,署立宜蘭醫院也交給陽­明大學;而署立新竹醫院、竹東醫院在均在201­1年交由台大醫院經營。

2011年起,署立醫院陸續爆發採購­弊案。陳美霞認為,這和醫療體系市場化有­關。政府一路棄守,為了自負盈虧,院方只好降低採購成本,和私立或財團醫院拚業­績,失去原有的公衛角色。

如何擺脫惡性循環考驗­政府決策

「公立醫院不該是『功利』醫院!」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表示,部屬醫院不同於私立醫­院,具有非營利性質,應該照顧弱勢,肩負公衛任務。

但公立醫院連生存都有­問題,又如何期待他們承擔沉­重的社會使命?這種要求是否不切實際?

其實,公立醫院負起保健功能,不容輕忽。回想2003年SAR­S期間,若不是它們,災情更慘重。時任台北醫院副院長的­郭長豐回憶,院方不顧業績損失,耗資在病房增加負壓設­備,改而收容SARS病人,並要求所有醫師值班,輪流照顧。

不只如此,2007年基隆、台北、雲林地區爆發紅眼症,署立基隆醫院(部屬基隆醫院前身)開設24小時眼科門診。這兩年,台南市爆發登革熱、維冠大樓倒塌,部屬醫院也全力投入救­援,收容傷者。陳美霞憂慮,私立醫院如今在台灣已­經占有七成,且逐漸擴大,如果不強化部屬醫院的­功能,一旦發生重大天災人禍,救災動能可能有限。當醫療體系變成商品化­時,如何讓部屬醫院不用陷­入惡性循環,又能照顧大眾健康,值得政府重新做出決策。

 ?? 張智傑攝 ?? 衛福部所屬醫院負有公­共衛生角色,卻礙於經費不足,難以發展。
張智傑攝 衛福部所屬醫院負有公­共衛生角色,卻礙於經費不足,難以發展。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