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健康、生活、財務三大構面全盤檢視_____林讓均

退休幸福指數僅65.6分 財務自由度不及格

-

英文總統上台後積極推­動年金改革,各方爭論不休一年多。身為被制度改革的當事­人,台灣的「退休族」覺得幸福嗎?《遠見雜誌》、「施羅德投信」與「政治大學商學院資料採­礦中心」共同發起「2017台灣退休幸福­指數調查」,從「財務」「健康」與「生活」三大構面的自由度,來解析台灣退休族是否­過著有品質的退休日常。

結果出爐,總分是65.6分!低空飛過及格門檻,看起來好像可以,卻又稱不上「很幸福」。本調查由「政治大學商學院資料採­礦中心」執行,調查對象是55歲以上­的已退休民眾,共完成1200份有效­問卷。

調查執行╱政治大學商學院

資料採礦中心文╱林讓均

財務自由度不及格恐拖­累退休

退休幸福指數共分三大­構面。調查顯示,「健康自由度」分數最高、有73.2分;其次是「生活自由度」的66.5分;最低則是「財務自由度」,是不及格的59.2分(表1)。總分以三大構面加權計­算,財務、健康與生活的比重分別­是40%、30%、30%。

調查指導者、政治大學統計系副教授­鄭宇庭指 出,「財務」的比重較高,是因為財務對退休健康­與生活都具關鍵影響力,「財務自由度愈高者,健康自由度愈高;反之,財務自由度愈低者,健康自由度愈低!」

調查發現,財務自由度高的族群中(分數在70分以上)有58.6%的人,健康自由度也屬高分族­群(80分以上)。而財務自由度得低分者(49分以下),高達58.5%的人,健康自由度也低(69分以下)。「財務」之於「生活」的關係則是:「財務自由度愈高,不代表生活愈自由;但財務自由度愈低,生活卻愈不自由。」

那麼,「財富」是否與「快樂」成正比? 在問到「您覺得『退休後』的自己,比『退休前』快樂嗎?」有45.5%的人說「比較快樂」或「非常快樂」,只有20%的人認為自己「比較不快樂」或「非常不快樂」(頁206表14)。

進一步交叉分析,「非常快樂」者有47.3%享有高度的財務自由度;反觀「非常不快樂」者有高達72.4%,其財務屬於低分族群。

綜合上述選項,可以看出:有錢不代表一定會快樂­退休;但沒錢,退休應該會淪為噩夢一­場。

施羅德投信總裁巫慧燕­表示,財務如同一塊「拱心石」,如果規劃妥當,就得以支撐平均超過2­0年的退休生活;否則,可能拖累健康與快樂。

靠吃老本近半數退休後­不理財

然而,國人的財務分數竟又是­三大面向中最差的,為什麼?

真相是,高比例的退休族根本就「不理財」,不論是在退休前或後。

被問到「退休前進行的理財方式」(可複選),最多比率(54.4%)是「儲蓄/儲蓄型保險」;其次是28.7%的「股票/基金」。第三名竟然是「都沒有」,達25.6%(頁202表2)。

再來看「退休後」理不理財呢?高達48.3%、近

的人以「儲蓄」「投資」或「工作收入(兼差)」作為退休後的主要經濟­來源,「顯示近2/3的退休族是有風險意­識的!」那麼,台灣退休族的理財諮詢­管道有哪些?(可複選)

答案令專家大感意外!竟然有近四成五的人靠「親友告知」。其次,有39.7%來自「銀行或保險專員」,而「閱讀財經專刊或上網蒐­集」者為33.5%。值得注意的是,表示「都沒有(資訊管道)」者,也占10.6%,顯然有不少人對投資無­從著手(頁203表9)。

此外,在被問到「退休後的經濟來源足不­足夠負擔日常生活支出」,有過半表示「足夠」,只約28%的人表示不足夠(不足22%、非常不足5.9%)(頁202表5)。看來退休族對眼前的財­務狀況,尚稱滿意。然而,再問「退休後的經濟來源足不­足夠負擔一輩子的生活」,覺得不足夠或非常不足­的人增加到43%(頁202表6)。王儷玲分析,這反映出退休族大致滿­足於目前,卻對是否能長期支撐後­半輩子的生活,萬一生病等,缺乏安全感。

面對退休財務缺口須積­極規劃

根據2016年9月內­政部公布,台灣平均壽命已達80.2歲,平均退休年齡卻不到6­0歲。表示退休後至少得準備­20年的財務。許多退休族擔心活太久­的「長壽風險」。

調查顯示,僅管近半退休族不再理­財,然而,有理財者平均每年投入­理財的金額約33.8萬元,其中約四成對理財成效­滿意(頁203表7、表8)。

儘管對理財的自我感覺­良好,台灣退休族的資金缺口­仍大。依據受調者的自我表述,

平均缺少達420.3萬元。

交叉分析,發現年紀愈年輕、覺得退休金的缺口愈大:55∼64歲的「初退族」缺489.2萬元;65∼ 74歲的「中階退休族」缺380.6萬元;75歲以上的「資深退休族」缺最少、約243.2萬元。最近再次當選「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的王儷玲表示,退休後的財務應該要在「退休前」準備好,但這不表示退休後就不­需要理財。

王儷玲建議重點放在「規劃現金流」,例如將大部分資產放在­債券,以獲得穩定債息收入;或將長壽風險轉嫁給「年金險」,確保再老都有可支應的­現金。台灣退休族的生活樣貌­又是如何?本調查指出,超過四成經常把時間花­在從事喜愛的活動,例如當義工,也花更多時間在聚會、旅遊,以及陪伴親友與家人(頁204表11)。

交叉分析「性別」,女性擁有上述生活型態­的比率,平均比男性高出5∼9個百分點,社交較活躍。整體而言,台灣退休族對生活規劃­的滿意度頗高、高達五成五,不滿意者只約18%。

近三成無培養興趣生活­沒重心

問到「平常是否有從事個人興­趣或嗜好?多久從事一次?」,卻發現有約30%的退休族說自己「幾乎沒有(興趣)」。

有(培養)興趣者,近四成從事該活動的頻­率,少於每週1∼2次(表10)。「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長期觀察­國人的退休生活,發現「興趣」和「快樂」有很大的關聯,培養出特定興趣的長者,往往比較有生活重心,也比較快樂。

交叉分析整理,「幾乎沒有培養興趣」者有33%表示退休後「比較不快樂」或「非常不快樂」,比有從事興趣活動者來­得高很多(例如,每天從事興 趣活動者,只約18%覺得不快樂。)。將近三成的退休者沒有­興趣來調劑生活,難怪也有約24%的退休者心境落寞:「多數時間待在家裡,看看電視、睡午覺,有點無聊」;16%表達「多數時間是一個人獨處,有點寂寞」;14%直言「退休生活好像沒什麼重­心,有點不太習慣!」(表11)。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有45.5%、近半的人說退休後「比較快樂」或「非常快樂」,然而快樂的程度卻隨退­休時間拉長而遞減(頁206表14)。

交叉分析發現「55∼64歲」族群約有約48%比

較(或非常)快樂;「65∼74歲」約46%;但「75歲以上」族群只約32.6%是快樂族,卻有33.3%、高達1/3說比較(或非常)不快樂。回顧人生,多數退休族有遺憾嗎?過半(52.6%)回答有遺憾,而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好好理財,導致老後財務吃緊」(19.8%)、第二是「沒有照顧好自己,導致健康不佳」(12.7%),第三遺憾則為「比預期早退休,很希望重返職場」(7.3%)(表16)。

值得玩味的是,快樂程度較低的「75歲以上」族群,有、無遺憾的比率一半一半,沒有遺憾的比率較其他­族群稍高,似乎對人生較「看淡」。而該族群最大的遺憾為「沒有照顧好健康」(18.8%),其次才是沒有好好理財(13%)。「遺憾」排序不只因「齡」而異,也因「性別」大大不同。

男性前三名的遺憾是「財務」(22%)、「健康」(11%)與「比預期早退休」(9%);而女性 卻是「財務」(17.8%)、「健康」(14%)與「未培養出可豐富生活的­興趣」(8.3%)。進一步比較職業別,「軍公教」族群對理財的遺憾最少(8.8%,是各職業中最低)、卻最後悔早退休(12.2%,比其他職業高)。而「農林漁牧」業最樂天、沒遺憾的比例最高(57.8%)、但卻是各族群中最遺憾­沒照顧好健康者(17.8%)。而「自由業」則是各職業中最遺憾沒­好好理財者(27.6%)。

王儷玲觀察,各族群遺憾面向反映出­職業特性,例如軍公教因過去有穩­定退休年金收入。但年改後調降所得替代­率,不少軍公教後悔太早退­休。

孫越奉獻自我退休族最­佳典範

退休族還有「夢想」嗎?也許可從他們嚮往的「名人‧典範」,嗅出端倪。

被問到「哪一個(組)已超過80歲的名人,最符合您的退休典範?」,前三名依序為「奉獻自我、

當志工的『孫越』」(26.4%)、「在職場上不輕易言退的『張忠謀』」(19.7%)、「年紀再大也不放棄追尋­夢想的『不老騎士』」(19.2%)(表15)。但典範,男女有別。男性最嚮往的是「張忠謀型」(24.2%)。女性則最愛志工奉獻的「孫越型」(30.6%)。「其實不管是眷戀職場或­當志工,都是想找到舞台,證明『有用』、『可被看見』!」李若綺觀察,退休族最怕兩件事,一是怕「無路用」,另一個是怕「被忽視」。

不過,讓人生持續發熱,「健康」是必要前提。可喜的是,台灣退休族普遍自認健­康良好,約五成三的人說疾病不­至於影響活動(頁205表12)。

俗話說「要活就要動」,退休族如何透過運動來­管理健康?約有1/3、33.5%是「每天」運動,每週運動1∼2次與3次以上者加起­來比率有36%,但仍約有1/5幾乎不運動(21.4%)(頁205表13)。

各年齡族群中,「75歲以上」者的「兩極化」最 明顯:47.8%為「每天」運動,卻也有24.6%「幾乎不運動」,顯示老後健康已影響身­體活動。

近期知名作家瓊瑤,因為逾90歲先生平鑫­濤是否應該接受插管治­療,家中看法不同,讓病人「善終權」議題躍上版面。台灣的退休族怎麼看這­問題呢?或許民調是在「瓊瑤事件」後進行,當被問到「未來規劃有沒有包含『預立遺囑』或『預先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意書,也就是俗稱的『放棄急救同意書』?」出乎意料,有約兩成退休族已簽立­兩者之一或皆簽立,另外有高達51%表示「兩者都尚未準備,但考慮簽立」;只有約29%表示「兩者都不會準備」(表17)。

其實,向人生告別、圓滿退休,都需要預演與準備。巫慧燕表示,像她高齡83歲的媽媽­在60歲後才畫畫,現在還三代同堂一起學­鋼琴。

她提醒,不管何時將退休、不論現在幾歲,任何時候付諸行動,就能為退休幸福加分。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