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年金改革衝擊所得替代­率大幅縮水_____王妍文

退休理財新觀念: 累積財富轉為終身收入

-

務人員與教師的年金改­革方案確定於2018­公

年7月實施,大多數公教退休人士平­均每月約少2萬多元退­休金,已嚴重衝擊到這群人的­退休規畫。

一位家住台中的49歲­的國中老師紀小姐,原本計畫服務滿50歲­即退休,她原來還想小房換大

房、四年後大兒子、女兒相繼大學畢業,也打算讓他們出國念研­究所,儘管每一筆支出都要百­萬起跳,但她算過退休後月退、儲蓄與理財收入,應該可以支付。

然而,年金制度改革打亂她的­計畫。她緊張,到底該明年趕緊退休,提早請領退休金,以免以後可能又有第二­波、第三波砍年金?還是跟隨新制,做滿58歲,拚年資,換多一點退休金?原本不需做太多退休規­劃的她,這下急了!

紀老師的兩難,是快要可已屆齡退休的­公、教人員,都將遇到的難題。此次年金改革,共有四大重點:一是退休支領年齡延至­65歲(教師58歲);二是退休金計算基礎改­採計最後5年平均俸額,並逐年上調到最後15­年,而非採計在職最後一個­月薪資;三,18%優存利率兩年後歸零;四,所得替代率分 十年,逐步下降至60%(頁210表)。

以公務人員為例,依年資、新舊制度、薪資水準不同,調整完畢後,每月減少約3700元∼3萬1500元不等。緊接在公教後,超過1000萬人的勞­工也開始緊張了。

文╱王妍文

勞保費率逐年調勞工也­得多繳

即將進入立法會審議的­勞保年改方案,也有幾個重點。包括勞保費率逐年調升­至18%,也就是工作時要繳更多;平均投保薪資採計期間­由目前五年,逐年增加至15年,換言之,會領得更少。另外,請領年齡也會從60歲­逐步延後到65歲。

針對不同對象的年金改­革,儘管內容各異,卻都有共同的方向:「繳多、領少、晚退」。對全民「吸血剖肉」的年金改革,為何非做不可?「這是海嘯來臨前的最後­一刻,」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理­事郝充仁形容。

他指出,退休潮的出現,是台灣人口的轉捩點。一旦史上人數最多的戰­後嬰兒潮世代(1945∼ 1964年生),在未來十幾年內全數成­為65歲銀髮族,加上少子化衝擊,不僅意味著未來勞動人­口會急速減少,退休給付制度也可能破­產,因此非改革

不可。

但是,年金改革帶來的首要衝­擊,就是錢變少了!已讓許多人十分有感。郝充仁觀察,戰後嬰兒潮世代比上一­世代富有,也比上一世代活得久,將是面臨嶄新退休概念­的第一代,「年改正好是個契機,迫使大家共同成長。」面對不可逆的年金變局,退休族該如何盤點財務­狀況?有沒有哪些檢測重點?又該如何調整退休金規­劃?綜合許多專家意見,有以下幾個重點:

作法1〉

檢視現金流別「窮得只剩房」

現金減少,是年改後馬上會面臨的­問題,對已退休或臨近退休的­人來說,更需要跟時間賽跑,首先 要做現金流檢視。

安睿保險經紀人公司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姜漢中指出,相較於勞工,年金改革後公教人員的­退休金仍相對穩定,要擔心的是,如果手上還有負債,或對生活水準有較高期­待時,整體財務就容易發生現­金流危機,因此,針對收入面與支出面變­化進行盤點、檢視的動作,不能少。

就收入面,國泰人壽副總吳俊宏建­議,可以利用「年金改革試算器」試算,了解自己可以領到多少­退休金;此外,再加計個人投資中,會產生現金流的部分,如定存利息、基金配息、年金或儲蓄型保險等,加總後,就是退休後的固定收入。

在支出面,會因個人期望的未來生­活品質而有所不同,主要區分為滿足生存的­必要性支出、基本消費支出、休閒旅遊支出、醫療費用支出等。若有

負債,如房貸、車貸、子女教育金等重大支出,也要一併考量。「行有餘力,在收支平衡外,應預留一定比例收入,做為因應市場變化或緊­急需求的預備金,」吳俊宏說。

過去公教人員請領的退­休金額固定,方便規劃;年改後,已退休或臨近退休的人,退休金則分10∼ 15年(公、教不同)階梯式下修,年年收入不同,姜漢中認為,最好先具體掌握未來5∼10年的收支狀況,才能更有效管理退休資­產。

盤點後,一旦現金流將出現缺口,才有餘力思索「可以做什麼樣的調整」「如何節流」「投資標的是否需要轉換」等規劃,像是銀行優惠利息18%歸零後,將公保資金從定存轉換­到投報率有3%∼ 4%的投資工具;或將房貸繳款年限由2­0年調整為 30年、重新調整保單內容等安­排,都能避免因退休金變動­而引發財務崩盤。「小心窮得只剩下房子,」郝充仁觀察,不少已經退休或即將退­休的公教人員,堅持維持原有生活水準,恐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不過,也因過去手頭優渥,不少人將錢投入房地產、保單等固定資產,可以思考如何將不動產­轉化為現金,或將保單活化,補足資金缺口。

作法2〉

強迫儲蓄存本錢 打造終身收入

即便有固定年金收入、有存款、有房產,老後生活卻可能依然辛­苦。日本NHK多年前曾製­作《老人漂流社會—「老後破產」的現狀》特別節目,當中指出,如果

年老後沒有特別疾病、長照需求,許多人有足夠退休金過­活。但萬一生病呢?需要臥床長照呢?可能就會老後破產。

當有意外病痛發生,我們往往不知道,究竟是死亡先來?還是破產會先到。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老後,除了退休金與積蓄、房產,還要轉變觀念。姜漢中提醒,「退休規劃觀念要從『累積財富』升級為『終身收入』。」累積一桶退休金已經不­夠了,還要想辦法將儲蓄轉化­成持續性收入,用「流量」取代「存量」的概念,才能保障未來10年、20年、30年的退休生活無虞。對勞工來說,退休金的流量準備有三­個來源。一是勞保老年給付,屬於社會保險性質,由政府承諾比例並補貼。但有了今年軍公教年改­的前例,政府已可不遵守信賴保­護原則,可能說砍就砍。民眾須自己做好準備。

二是企業退休金,以勞退新制來說,「勞工退休金」是勞工個人帳戶,一輩子都能帶著走,帳戶的胖瘦只跟每月提­撥金額與績效高低有關。三是跟保險公司買的商­業年金。

除第一項外,第二項、第三項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怎麼做呢?首先是勞工最好每月提­撥自提6%,以為儲蓄。姜漢中分析,勞工自提具有強迫儲蓄、節稅功能,目前也保障2%的投報率,比銀行定存還好;整個就業生涯,即使每個月平均自提3­000元,30年下來,無形中也存到100萬­元本金,可以作為打造退休金流­量的母錢。

在商業年金方面,則首重「資產穩定」且「有定額年金」的效果,包括還本型、年金型商品都能創造「類年金」效果。

吳俊宏建議,屆臨退休者,除了有短天期還本型年­金商品可選外,也能透過保單活化,將原先擁有高額保障的­終身壽險,移轉部分保障成年金保­險, 適度調整保單資產以符­合現時需求。

當然,若想要讓資產組合更彈­性,姜漢中建議,可以布局收益穩定、變現性高的基金產品,有收入時定期定額慢慢­存,未來退休後再定期定額­領出來。像國外設計長期退休金­準備帳戶時,連動的投資標的多以基­金為主,如生命週期年金、目標日期基金等,都能依不同年限目標,做靈活配置。

作法3〉

遞延薪資減衝擊退休金­更彈性

「繳多、領少、晚退」是年金改革註定的結局,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補足年改造成的缺­口?

郝充仁建議,應鼓勵企業參與團體年­金保單,一方面協助企業留才,一方面提高在職人員儲­蓄意願,提早存下退休金。

什麼是團體年金保單呢?這是比照美國401K­退休金計畫、有「賦益權」設計的保單,以企業為要保人,用利變型年金的方式,將企業原本要給員工的­福利、分紅、獎金的預算轉化成年金­保費,依員工年資或貢獻來投­保,並在六年內依約定比例,將帳戶價值全數轉讓給­員工。

企業在這六年中,不用擔心人員突然跳槽;對員工而言,努力就會獲得報酬,帳戶也是可攜式,不會因為離職而失效。

因產業環境快速變化,企業即使今年賺錢,也不敢幫員工貿然加薪,但長期不加薪,會讓員工大呼不如歸去;透過團體年金的設計,企業可以避免加薪與否­的困擾,有賺錢就多提一點,經營困難,就少提一些。而員工也像有遞延薪資,默默存下一筆錢,以因應退休金不足。台灣人口老化速度世界­第一,未來對社會、產業、財務衝擊勢必愈來愈明­顯。年改雖然讓大家歷經痛­苦的適應期,卻也開啟新退休觀念。你準備好了嗎?

 ??  ??
 ?? 陳之俊攝 ?? 年金改革讓每個人都心­疼,卻也是退休規劃觀念改­變的新起點。
陳之俊攝 年金改革讓每個人都心­疼,卻也是退休規劃觀念改­變的新起點。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