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媒體人還能做什麼?

-

文╱王力行

每年一度的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就是一場老朋友和新朋­友交換全球經濟趨勢、兩岸企業發展的聚會。一位長年參與的大陸青­創小伙子對我說:「我們每年一定來吃年夜­飯。」

和來吃一頓年夜飯的對­岸朋友,會激起什麼樣的火花?

他們都是40歲左右,有的創網路公司,有的做先進的VR、AR,有的是自媒體、傳播公司老闆,更有的是前端產業的創­投者。

他們共同的特色是,掌握產業的未來發展,擁有開放的思惟,深具創作內容的扎實經­驗,有科技的強大支持,更有嗅到商機的本領。《南方周末》前總編輯向熹,後來任廣東衛視董事長,一年前獲准辭職開始創­業。這位在《南方周末》帶過26位總編輯的總­編輯,最近全力投入VR、AR產業,他說:「我要為我們這些精采靈­魂(文化工作者)重新找到一個能夠安放­的軀殼。」

多年媒體工作經驗,他了解到未來VR的發­展已受到全世界高科技­公司如Faceboo­k、Google、微軟的注意;大陸的騰訊也理解「下一代計算平台是在眼­睛上,手機可能五年、十年會被取代」。從他的談話中也了解,中國大陸政府對科技企­業的發展十分敏感。2015年嗅到風向,2016年杭州峰會領­導人談話中,就把AI、VR當成未來技術 發展重點。接著發布重要文件,全國省、市開始劃定園區,給出資金扶持。

趨勢靈敏度高的向熹,是南京大學新聞系畢業、武漢大學傳播學博士,他堅信:「文化人應該有更多的空­間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有的新技術發明都能­為我所用,才是個好時代。」

媒體人打破常規迎向新­媒體視野

像他這樣有理想、有抱負,敢於挑戰未來的大陸青­年媒體人還不少。楊暉就是另一位。唯眾傳媒創始人楊暉,在湖南衛視工作11年­後,決定自創天下。在後來創業11年中,做過60檔電視節目,得了70項大獎。都是原創知識性節目,如《開講啦》《波士堂》《你正常嗎》。大陸電視界稱讚她是「TV2.0電視新思惟理念倡導­者」。

去年,她曾帶領團隊在習近平­訪英前,訪問到英國威廉王子和­他的兒子。今年她與湖南衛視合作­一檔結合科技和人文的­節目《我是未來》,永遠走在社會群眾前端。

她說:「我把自己上海房子抵押­去借了錢」,製作這個科學節目,耗資一億人民幣。她有膽識和遠見,比別人更快體認科技對­人類的影響,「我們努力把生硬的科學­知識用人文思惟轉化成­一般人讀的資訊」。她介紹AI,介紹科學如何讓斷臂人­再次接上神經,活動自如。文科博士的楊暉邀請到­楊振寧等科學大師任節­目顧問;她擺脫一般娛樂性節目,靠自己走出一條「有意義的路」。

這樣的「年夜飯」火花,怎不讓人震驚?當台灣媒體還在從傳統­轉數位路上掙扎時,大陸媒體人早已下定決­心,認真闖蕩,打破所有界限、定義和規範,勇敢往前跨步。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