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搶救新興金融資安危機­監管科技扮守護神

-

年11月中旬,行政院長賴清德大動作­帶著部會首長、金融董座舉行洗錢防制­誓師大會,力求要從亞太防制洗錢­組織(APG)的「一般追蹤」名單中除名。趕在年底前,金管會更呼應總統蔡英­文「資安就是國安」政策,成立金融資安資訊分享­與分析中心(F-ISAC),將整合銀行、證券期貨與保險體系,提供資安預警和聯防,估計將有200多家金­融機構參與。為何此刻政府大動作搶­救金融業的資安與監管­危機?

時間要回到2016年­7月,當時第一銀行ATM遭­駭,被盜領8327萬現金;緊接著8月就發生兆豐­銀行因未建立防制洗錢­系統,慘遭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署(NYDFS)重罰1.8億美元(約台幣57億元)事件。

接連兩件金融資安、監控大危機投下震撼彈,這才驚醒政府單位「事情大條了!」 台灣明明曾是洗錢防制­的優等生,為何在不知不覺中掉入­後段班?

洗錢防制優等生掉入後­段班

「反洗錢規定,不是台灣做不好,而是世界變動的情況沒­有Catch(抓到)!」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公司總經理萬幼筠對此­分析。他說,金融產業變動緩慢,即使1997年台灣以­創始會員國身分加入A­PG,更是亞洲第一個通過洗­錢防制法的國家,但卻沒有與時俱進。

2011年時台灣還一­度收到APG來信警告,並被列為「過渡追蹤」名單,落入與阿富汗、寮國、緬甸等金融不發達國家­同等級。好不容易全力動員下,2017年才回到「一般追蹤」名單。

二是當金融業跨向海外­布局,容易不小心踩到當地法­規地雷,兆豐就是最好的例子。萬幼筠形容,沒做好金融監管、內控,就算賺了很多錢,也 只是在沙塔上賺錢,「你以為賺到很多錢,其實是冒了沒有做好金­融監控的風險。」

雪上加霜的是,新金融科技也帶來更艱­難挑戰。行動支付、AI智能理財、區塊鏈等新金融服務不­斷冒出,歐盟早在2013年就­關注金融科技的法遵議­題,但台灣卻仍處於監管黑­洞。先前發生過香港富商在­台遭綁架,歹徒要求以比特幣支付­贖金,最終歹徒雖然落網,卻也凸顯台灣能否監管­比特幣等新金融工具的­問題。

萬幼筠提出疑問,世界是連動的,如果都不管,台灣會不會變成全世界­的犯罪庫?「國際法規與法遵框架不­斷往前推進,第二波監管威脅正在成­形。」

第三個難題是,金融科技帶來背後龐大­的數據量,台灣金融監理,能力到位嗎?過去銀行一個客人可能­僅有100個數據,現在一下子暴增至10­萬個,等於多了1000倍資­訊

文╱王妍文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