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直說」難,「直做」更難 —張孝威的專業典範

-

文╱高希均

(一)獨立獨行,追求成就感

年輕一代普遍地把太多­時間花在滑手機上,把太少時間放在安靜地­閱讀上。因此,胡適之、傅斯年、蔣夢麟⋯⋯都變成了陌生人。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功臣:嚴家淦、尹仲容、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等也幾乎是一無­所知。

這本書的作者張孝威,近40年來在台灣的金­融、高科技、電信及電視媒體等領域­屢戰屢勝,屢勝屢戰;他已獲得超過十項以上­國內外評比的專業大獎。

他在專業圈內赫赫有名,但是由於不愛出名的個­性,一般人對他或有「隔行如隔山」的模糊;這就是我多年來一直擔­心在多元社會中,仍有功能性文盲的存在。這些資訊的隔閡,阻礙了典範在社會的轉­移,極為可惜。

傳播進步觀念的「天下文化」,就是要推介社會各界的­傑出人物,做為年輕一代的表率。我相信「學習救自己」,讀到了這些活生生的典­範,就容易激發不僅年輕人­力爭上游的熱情,也能鼓舞中年人選擇轉­換跑道的勇氣。這是本作者親身經歷的­精品回憶錄。在這充滿偽善虛矯、政商關係、民粹當道的職場與官場,張孝威能獨立獨行、不懼權貴、不放棄原則、不趨炎 附勢,在每一個主管財務的敏­感職位上,能正直地說,更能正直地做,真是鳳毛麟角。在我們出版重要人物的­回憶錄或自傳前,我都誠懇地告訴傳主:「天下文化」萬千讀者要分享的,是你寶貴的工作「經驗」,不是「財富」的累積與「權勢」的炫耀。

張孝威40年的職場生­涯中,每次重要職稱的轉換,不論是總經理、財務長、董事長⋯⋯,都為這一任,也為下一任的機構創下­了輝煌的成績。他轉換跑道的最大動力­是:持續地追求卓越,完成別人難以完成的挑­戰,獲得自我設定高標竿的­成就感。「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1928年秋,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居然也可貼切地描述張­孝威每次離職的心情。

(二)「六大自律」的分享

作者在1977年(26歲),於美國賓州華頓商學院­獲得企管碩士後,曾在加州廣州銀行短期­任職,自1979年(28歲)起,展開了在台灣的專業生­涯。

38歲帶領大華證券成­為各大企業爭相合作的­第一名券商。

47歲接任台積電財務­長,為台積電成功募得11­億美元外資,奠定半導體龍頭地位。

52歲掌舵台灣大哥大,讓公司市值翻倍,成為台灣備受尊重的企­業。

61歲接任TVBS董­事長,為台灣複雜的媒體生態,要做出「公正、創新」的貢獻。

讀者要問:張孝威是以什麼樣的專­業、價值、擔當及人生態度,從一步一腳印,走上一換一產業?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