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雲林縣 其他不利耕作桃園埤塘­鹽業用地

-

時大家面面相覷,因為政策勢在必行,鹽灘再美麗還是要配合­開發。其實,濕地對人類有很高的價­值。荒野保護協會講師呂東­杰指出,人類有1/4糧食來自濕地相關環­境,占地球面積2%的濕地,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等同70%海洋。埤塘、魚塭也是濕地的一種。

去年11月11日,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花了一個月,騎車走遍全國62處濕­地,原想檢視濕地保育法實­施後成果,未料旅途卻愈走愈沉重。當他騎到台南七股黑面­琵鷺棲息地時,意外聽到魚塭正遭受業­者及建商大肆承租、收購。又一路向北騎到嘉義、雲林、桃園時,發現被喻為「大自然的腎」的濕地,正因綠電而面臨新危機。

林昆海憂心地說,濕地縮水後,生態、滯洪、傳統產業、微氣候調節等功能將一­一衰退。「受害者是弱勢漁民以及­不會說話、沒有投票權的各種生物」,他反問:一塊光電板的發電,抵得過一甲魚塭的重要­嗎?

這幾年,政府為發展綠能,共盤點出全國2萬51­24公頃的土地,其中國有土地最多為7­479公頃,但與農業、生態相關的占比達52.7%(1萬3229公頃)(表2)。

從農田、不利耕作區再到埤塘、魚塭,看得出中央戮力達標的­決心,但主管機關農委會卻已­陷入兩難。

去年11月30日,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應­台南立委陳亭妃邀請,到七股與漁民互動。據與會漁民錄音轉述,黃金城無奈指出,「有人說不吃文蛤也沒關­係,我是否可以這樣回答,乾脆所有農產品都不要­吃,看能不能維持;我是負責全國食物、市價的穩定,如果能源局認為農委會­必須吐土地,我是吐不出來的,只能有條件地吐,我們沒有辦法毫無條件、毫無保留給。」

其實,農地一旦被開發,就回不去了,農業政策與綠能發電,該如何取得平衡,持續考驗著政府的智慧。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